小刹对山城,溪桥一水横。
披帷来野色,傍郭有经声。
高树虚窗入,遥峰隔岸明。
此中逢惠远,真觉道心生。

【注释】

宛津:在今河南南阳县南,是古宛国地。澹生上人:指惠远法师,即慧远和尚。惠远法师曾在庐山结庐而居,后人称他为东林寺的开山祖师。

横:流过。

披帷:打开窗帘。野色:山野的景色。经声:佛寺诵经的声音。郭:外城,指城边。

高树:高大的树。虚窗:半掩着的门。

遥峰:远处的山峰。隔岸:从水边看。

此:这里,指诗题中的“题赠”之意。逢:遇见。

真觉:真正感到。道心:佛教语,指修行者的心。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惠远法师回东林寺时所作的一首赠诗,写诗人与惠远相见时的感慨,抒发了对佛法的向往之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出家的心愿。

首联“小刹对山城,溪桥一水横”,写的是作者与惠远相见的地方和环境。“小刹”指寺院,“山城”指山脚下的城镇。“溪桥”“水横”写出了山水的秀美。

颔联“披帷来野色,傍郭有经声”,写的是作者与惠远相见时的情景。“披帷”即打开窗帘,写诗人迎接惠远入内;“野色”指山野的景色;“经声”指佛寺诵经的声音。

颈联“高树虚窗入,遥峰隔岸明”,写的是诗人进入寺院后的所见之景。“高树”指高大的树木;“虚窗”即半掩的窗户;“遥峰”指远处的山峰;“隔岸”指从河对岸看;“明”指明亮。

尾联“此中逢惠远,真觉道心生”,写的是诗人与惠远相见后的感受。“此中”指此处;“逢”字承上启下;“惠远”指惠远法师;“真觉”即真的觉悟;“道心”指佛教所说的清净之心。

整首诗通过送别惠远法师的见闻,抒发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也表达了诗人渴望出家的心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