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尚飘泊,又作渡江人。
战守留残垒,经过属暮春。
湖声犹向越,海色更通闽。
不见任公子,苍茫望古津。
浙江
浮生尚飘泊,又作渡江人。
战守留残垒,经过属暮春。
湖声犹向越,海色更通闽。
不见任公子,苍茫望古津。
译文:
人生在世漂泊不定,又是一次渡江南下。
战争防守留下残破的营垒,经过时正是春天。
湖水的声音仍然向越州传去,大海的色彩更加通向闽地。
没有见到任公子的踪影,只有迷茫地望着古老的渡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于自己一生漂泊不定的感叹。诗中的“浙江”,即指浙江省。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势复杂多变,自然景观壮丽多姿。诗人以“浮生”开头,表达了人生的不定性。接着,诗人以“又作渡江人”来表达自己再次南行,过江西上的决心。
“战守留残垒,经过属暮春”一句,描绘了诗人在战争中留下的伤痕和经历的岁月。这里,“战守”一词既包含了战争中的战斗,也包括了守卫边疆的防御工作;“残垒”则是指战争留下的废墟。而“经过属暮春”,则暗示了诗人度过的战争时期,正是春意盎然的季节。这里的“暮春”指的是春天即将过去,但尚未完全到来的时候。这样的描绘,既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经历,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湖声犹向越,海色更通闽”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浙江的地理特色。“湖声犹向越”指的是浙江境内的湖泊,如西湖、千岛湖等,它们的美丽声音依然能够传向远方的越州。而“海色更通闽”,则是指浙江海域与福建省接壤,海洋的气息可以传播到闽地。这里的描绘,既展示了浙江的自然风光,也展现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不见任公子,苍茫望古津”一句,则是诗人对于过去的回顾和思考。“任公子”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或是传说中的人物,他们曾经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而“苍茫望古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英雄的怀念和对他们的敬意。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无奈和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浙江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它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有对过去的怀念,展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变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