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筇来北郭,览胜正酣游。
山静情疑古,松声冷欲秋。
野花随地发,江水到门流。
雨歇荒原暮,平田起白鸥。
【注释】
1、携筇:手拿一根长竹的手杖。筇,即筇竹。
2、北郭:指铜陵县北郊。
3、览胜:观赏风景。
4、松声冷欲秋:形容松树林中的声音像秋天一样寒冷。
5、荒原:指荒凉的平原。
6、白鸥:指白色的野鸭。
7、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铜陵县城北郊天王山景色的诗。诗人在春日登高望远,欣赏美景,心情舒畅,兴味正浓。他手执筇竹杖,沿着山边小道缓步而上。山路崎岖,两旁松树苍翠挺拔,枝干交错,发出阵阵松涛声。随着地势升高,松林渐稀,视野开阔。只见一片片野花随处开放,江水从门外流来,与山光水色交相辉映。雨后,平旷的原野变得空阔起来。此时,一群白色的白鸥飞来,它们或停或飞,或起或落,自由自在地游戏。
【译文】
拄着筇竹手杖来到县城北郊,游览胜地兴致正高。
青山寂静令人疑是远古时期,松林中传来阵阵风声似有寒意。
遍地野花随风飘落,江水绕过家门向东奔流。
雨后天晴,荒凉的原野暮霭沉沉。田野间,一望无际的白色水鸟展翅翱翔。
【赏析】
此诗描绘了铜陵县城北郊天王山春游的景致。作者登山赏景,心旷神怡,情调高雅。首句“携筇来北郭”,便已点出题旨。接着,诗人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以“览胜”二字领起全诗。“览胜正酣游”一句,既写出了作者游兴正浓,又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以下五句,则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写山景。“山静情疑古”,“静”字下得极好。因为只有静谧的山景才能使人产生如此联想,也更能突出“山静”。而“松声冷欲秋”,“松声”二字更见传神之妙。松涛声本是悦耳动听的,但在这里却被说成“冷欲秋”,这便把松涛之声写得更加悠远清越,仿佛使人感到那松涛声中还夹杂着一种凄寒之意。这两句看似寻常,却能将松涛声写得如此动人,足见作者炼字功夫之深。
诗的后六句,写的是山野景色。“野花随地发”,“随地”,表明花之多,也表现了花之盛;“发”,则说明花之新鲜可爱,生机盎然。“江水到门流”,既写了水的流向,又表现出作者的心境。“雨歇荒原暮,平田起白鸥”二句,更是妙笔生花。前句以“雨歇”二字收束上文的雨景,使全诗显得完整和谐。后句写平畴中的白鸥翻飞而起,与上句的静寂的田野相照应,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
这首诗在写景上善于抓住景物特点,以少总多,用较少的文字勾勒出丰富的画面。同时,诗中所写之景,又是与作者的感情紧密相连的,因而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