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复寂寂,梦境去来疾。
顷涉三千里,不觉关山黑。
飘飘入庭闱,怡怡语相接。
门外藤萝红,窗前柳条碧。
诸阮犹垂髻,二老发增白。
七载依恋思,一诉累时日。
天鸡喔喔鸣,瞿然秋镫侧。
郑人埋野鹿,庄生化胡蝶。
此境本人间,急追杳无迹。
悔我向梦中,多费一回别。
揽衣起徘徊,梅花印残月。

【赏析】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作者任监察御史,因事被贬江州。此诗为《述梦》诗组之二,与第一首同写梦中之事。此篇写梦境中与友人相见及所感,以“述梦”为题,实则借梦言志,寓情于景。

首联“寂寂复寂寂”,起句连用两个“寂寂”二字,渲染一种空寂、幽深的气氛。诗人在梦中进入一个幽静的境界,只见四周是一片沉寂,仿佛天地玄默,万物都停止了活动,一切都沉浸在冥漠之中。这种景象,使人感到既清幽又冷清,有一种孤独、寂寞之感。

次联“梦境去来疾”,进一步描绘了梦中的情景。诗人在梦中经历了许多事情,如三千里地的漫游,不觉间已经来到了关山脚下,而眼前的景象也变得模糊不清了。这里通过梦境中景物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望。

第三联“飘飘入庭闱”,描写了诗人来到庭院的情景。诗人仿佛飘然进入了一个庭院,与友人相见。这里描绘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兴奋。

第四联“怡怡语相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交谈的情景。他们之间的话语亲切、和谐,彼此的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这表达了诗人在梦中与友人相聚时的温馨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第五联“门外藤萝红,窗前柳条碧”,描述了诗人所见的窗外景色。门前的绿藤花盛开着鲜艳的红色,窗前的翠柳枝叶呈现出碧绿色。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为梦境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

第六联“诸阮犹垂髻”,点出了梦境中的主人公之一——诸阮。他仍然保持着少女的模样,头上还梳着发髻,显得天真无邪。这描绘了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第七联“二老发增白”则描绘了另一个人物——二老。他们的白发更加显眼,显得苍老而威严。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也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第八联“七载依恋思,一诉累时日”描述了诗人在梦中经历的七年历程,充满了思念与诉说。这里的“七载”指的是诗人在江州任职的七年时间,而“一诉累时日”则是对过去时间的回顾和倾诉。

第九联“天鸡喔喔鸣,瞿然秋镫侧”,描绘了夜晚的场景。天边传来公鸡的啼叫声,而秋灯也在夜色中摇曳不定。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寂静、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第十联“郑人埋野鹿,庄生化胡蝶”则引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郑国的人把野鹿埋葬在野外;二是庄子化为蝴蝶的故事。这两个典故寓意深刻,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认识,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梦境中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感慨。

第十一联“此境本人间,急追杳无迹”则揭示了梦境与现实的界限。诗人在梦中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虽然那里的景象奇特而美丽,但终究只是一场幻觉而已。这里的“此境”指的是梦境中的世界,而“此人间”则是现实世界。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向往。

第十二联“悔我向梦中,多费一回别”则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在梦中经历的种种感慨之情。他后悔自己曾经多次陷入梦境,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一联“揽衣起徘徊,梅花印残月”则描绘了诗人醒来后的情景。他起身徘徊,心中充满了惆怅和不舍。而月光下,梅花的花瓣上留下了淡淡的印记,仿佛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梦境和回忆。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又展现了他的情感深度。

这首诗以梦境为背景,通过对梦境中所见所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诗人运用多种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整首诗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这首诗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人生哲理的感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