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萧琴薄窗纱,半角斜阳散绮霞。
瓦鼎煎茶拾红叶,瓷瓶添水插黄花。
一楼乡梦惊新雁,九月寒砧起暮鸦。
问我秋心向何处,乍归于越又京华。
碧天晶皛欲霜时,香驻帘栊卷更迟。
日薄江村收笭箵,风摧木叶战燕支。
悲秋懒挹芙蓉粉,遣酒新题橘柚词。
最是诗粮今岁熟,重阳开过菊千枝。
注释
- 秋日即事:在秋天时所做的事情或所见的景象。
- 西风萧琴薄窗纱:秋风瑟瑟,如同萧琴的声音穿透薄窗纱。
- 半角斜阳散绮霞:夕阳的余晖洒在天空中,形成五彩斑斓的绮丽晚霞。
- 瓦鼎煎茶拾红叶:用瓦鼎煮茶并捡起地上的红色叶子作为茶叶。
- 瓷瓶添水插黄花:将瓷瓶装满水后插上黄色的花朵,增加水的香气和色彩。
- 一楼乡梦惊新雁:在高楼中,乡间的梦中被新来的大雁惊扰。
- 九月寒砧起暮鸦:九月天气寒冷,夜晚乌鸦开始啼叫,发出寒砧的声音。
- 问我秋心向何处:诗人询问自己心中的忧愁何时能放下。
- 乍归于越又京华:突然回到了故乡浙江,然后又到了京城。
- 碧天晶皛欲霜时:碧蓝的天空像水晶一样明亮,似乎快要下霜了。
- 香驻帘栊卷更迟:香气停留在帘子上,使得门帘更加延迟地卷起。
- 日薄江村收笭箵: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农民们开始收拾竹篮。
- 风摧木叶战燕支:风吹动树木上的叶子,仿佛是燕子在争斗。
- 悲秋懒挹芙蓉粉:由于秋天的景色而感到悲伤,懒得拿取芙蓉花的粉末来装饰。
- 遣酒新题橘柚词:借酒消愁,写一首新的橘柚相关的诗。
- 最是诗粮今岁熟:最重要的是今年秋天收获的粮食丰富。
- 重阳开过菊千枝:重阳节过去之后,菊花已经开满了一千枝。
译文
西风带着萧瑟之声吹拂着薄薄的窗户纱,
一半的阳光散落在绮丽晚霞之中。
用瓦鼎烹煮茶叶,捡拾地上的红叶入茶;
瓷瓶装水插上黄花,增添几分香气。
高楼中乡间的梦境被新来的大雁惊醒;
九月的寒冷让夜幕中的鸟儿开始啼鸣,响起了砧声。
询问我心中的忧伤何时才能平息?
忽然间我又回到了故乡浙江,
然后又来到了京城的繁华。
碧空如洗,晶莹剔透好像即将降霜;
香气停留在帘子上,使得门帘也更加迟缓地卷起。
太阳快要落下的时候,农民们开始收拾竹篮。
风吹动树木上的叶子,它们像是燕子在空中争斗。
因为秋天的景色而感到悲伤,我懒得去拿取芙蓉粉来装饰自己。
借酒消愁,我写下了一篇关于橘和柚的新诗。
最重要的是今年秋天收获的粮食丰收;
重阳节过后,菊花盛开得满枝头,美不胜收。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感受和心境变化。从初秋到深秋再到深秋之后的宁静,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从激动到平静再到思考的过程。首联“西风萧琴薄窗纱”和“半角斜阳散绮霞”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西风的萧瑟与斜阳的温暖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薄窗纱”和“散绮霞”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转。颔联中“瓦鼎煎茶拾红叶”和“瓷瓶添水插黄花”,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细腻感受。颈联“问我秋心向何处”和“乍归于越又京华”,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故土的留恋,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尾联“碧天晶皛欲霜时”,“香驻帘栊卷更迟”,以大自然的景物作为象征,寓意诗人心境的转变,从迷茫到坚定,最终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的美景,又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