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草沾泥涩,频疑过尘群。
中峰时一雨,初地更层云。
磴仄藤根护,崖开树影分。
香台行渐近,疏磬隔林闻。
【注释】
涧草沾泥涩:涧中的草丛因沾着泥土而变得滑涩。
频疑过尘群:频频地怀疑自己像一群飞虫一样被尘土所包围。
中峰:寺中山峰。
初地更层云:刚刚下完雨后,山间的云雾层层叠起。
磴仄藤根护:石阶陡峭,藤蔓缠绕在石阶上。
崖开树影分:山壁峭立,树木的影子在岩壁上分明可见。
香台:佛前供佛的香炉台座。
疏磬:稀疏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飞来寺时即景所赋之诗,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了诗人对飞来寺的无限热爱。
首联两句写飞来寺周围的自然景观。“涧草沾泥涩”是说涧里的野草因为沾满了泥土而变得滑涩起来;“频疑过尘群”则是说,我频频怀疑自己就像一群被尘土所包围的飞虫一样,无法自拔。
颔联两句写寺庙中的自然景观。“中峰时一雨”,说的是在中峰上,时不时会有一场雨落下;“初地更层云”,则是形容初到山脚下的时候,山间云雾层层叠起。
颈联两句写寺内的景象。“磴仄藤根护”,写的是石阶上长满了藤蔓,它们紧紧地依附在石阶上,好像有保护者一般;“崖开树影分”,则是指山壁上的树木影子在岩石上分明可见。
尾联两句写寺外的自然景观。“香台行渐近”,写的是随着脚步的移动,越来越接近佛前的香台;“疏磬隔林闻”,则是在树林深处传来稀疏的钟声。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一种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