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火投山郭,朝寒过驿桥。江云一色秣陵潮。抹断蒋山腰。
秋色低鸿雁,清霜急皂雕。汀芦沙苇冷萧萧。风雨入南谯。

巫山一段云·南谯道上

【注释】:

  • 南谯道上:指诗人在南京的南谯门外。
  • 暮火投山郭:夕阳下,炊烟袅袅地投向了山城的角落。
  • 朝寒过驿桥:清晨的寒意,穿过驿站的桥面。
  • 江云一色秣陵潮:江面上,一片云彩,仿佛是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潮水涌动的景象。
  • 蒋山腰:指的是南京城东南的蒋山,山上草木茂盛,绿意盎然。
  • 秋色低鸿雁:秋天的气息,伴随着大雁南飞,低垂至地面。
  • 清霜急皂雕:清冷的霜花,急匆匆地落在了皂雕鸟的身上。
  • 汀芦沙苇冷萧萧:岸边的芦苇和沙洲上的蒲苇,在秋风中摇曳,发出凄凉的声响。
  • 风雨入南谯:风雨交加,声势浩大,似乎要将南谯门吞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深秋景象。首句“暮火投山郭”,以落日余晖中的炊烟比喻晚归的人,营造出宁静而又稍带寂寞的氛围。紧接着“朝寒过驿桥”则转换到清晨,描绘出一幅寒气逼人,行人匆匆过桥的画面。两句诗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描绘,构建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图景。

接下来四句,“江云一色秣陵潮”,“抹断蒋山腰”,诗人将视线转移到远处的江面和近处的蒋山,描绘出了江水的宽阔和山色的苍翠,以及江水与山色的交融,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画面。接着,“秋色低鸿雁”,“清霜急皂雕”,诗人进一步细化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通过秋天的低矮、霜花的急促来增强画面的动态感和季节感。最后一句“汀芦沙苇冷萧萧”,更是将笔触转向了江边的芦苇和沙滩上的蒲草,它们在风中摇曳,发出凄凉的声响,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寒意和孤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深秋时节,江南水乡特有的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诗人运用了许多意象如“暮火”、“朝寒”、“江云”、“霜花”、“汀芦沙苇”等,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富层次。同时,诗人还巧妙地使用了对比手法,将温暖和寒冷、热闹和寂静、生机勃勃和萧瑟凋零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