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零雁羽共残生,谏草空传千载名。
九死流离君父痛,一生患难弟兄情。
莱阳归去余荒戍,吴国淹留剩老兵。
虎阜山头荐蘋藻,风流应共首阳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谒二姜先生祠》的原文。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意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飘零雁羽共残生,谏草空传千载名。
这句诗描绘了大雁在天空中飞翔,它们的羽毛已经飘散了,就像自己的生命一样脆弱。然而,尽管它们的生命已经结束,但它们的智慧和经验仍然可以传承给后人。这里的“谏草”,可能是指古代官员向皇帝提出的建议书,而“千载名”则意味着这些建议书的价值将会被后人铭记。
九死流离君父痛,一生患难弟兄情。
这句诗描述了自己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感受到了君主的忧虑和痛苦,也体会到了与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这里的“九死流离”可能是指多次遭遇困境或危险的情况,而“君父痛”则表达了对这些情况的担忧和对君主的敬爱之情。而“一生患难弟兄情”则强调了兄弟之间相互扶持、共同度过困难时光的深情厚谊。
莱阳归去余荒戍,吴国淹留剩老兵。
这句诗描绘了自己离开莱阳(古地名)后,留下了一片荒凉的边关;而在吴国(古地名)逗留期间,又遇到了一些年迈的老兵。这里的“莱阳归去”可能是指从一个地方回到另一个地方,而“余荒戍”则意味着这个地方已经变得荒芜无人居住了。而“吴国淹留”则可能是指在某个地方停留过久,留下了一些回忆或影响。
虎阜山头荐蘋藻,风流应共首阳清。
这句诗描述了自己在虎阜山头献上了蘋藻(一种野菜),希望借此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和清正廉洁的品质。这里的“虎阜山头”可能是指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而“荐蘋藻”则是一种传统的祭祀仪式。而“风流应共首阳清”则表达了对于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对于高洁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大雁、谏草、君主、兄弟、荒戍、老兵、苹藻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家庭、友情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追求高雅品德、远离污浊世界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