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寒食五羊山,今日春分章贡间。
尽有渔樵陪杖履,不劳车马出江关。
经过村落先谋酒,逢着莺花便解颜。
闻说浮春池馆尽,荒烟瘦石水潺潺。

虔州

去年寒食时节,我曾在五羊山游玩;如今春分时节,我来到了章贡之间。

到处都有渔夫樵子陪伴着我,不需要车辆马匹去江关。

经过村落先打听酒家,遇到莺花便开颜欢笑。

听说浮春池馆都荒废了,只有荒烟瘦石水潺潺。

注释:

  1. 虔州:今广东赣州市,是赣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 五羊山:位于广州城北,是岭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3. 章贡间:指江西赣州附近的章江和贡江交汇处的地带,是古代文人雅集的地方。
  4. 渔樵:指打鱼和砍柴的人。
  5. 车马:指出行时所用的车辆和马匹。
  6. 村落:指乡村的人家。
  7. 莺花:指春天的鸟鸣和盛开的花朵。
  8. 浮春池馆:指曾经热闹繁华,现在已荒废的池塘馆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自己在虔州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荒凉景象的感慨。
    首句“去年寒食五羊山,今日春分章贡间”,诗人回忆去年寒食节时在五羊山游玩的情景,而今年春分时节却来到了章贡之间。这里的“寒食”和“春分”分别指的是清明节前后的两个节气,这两个节气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寒食节是纪念忠臣介之推的故事,而春分则标志着春季的开始。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变化来表现自己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接下来两句“尽有渔樵陪杖履,不劳车马出江关”,诗人描述了自己在章贡之间的所见所闻。这里,“渔樵”和“杖履”分别指的是打鱼和砍柴的人以及拄着拐杖的人。这些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状态与繁忙的车马相比显得更加宁静和自在。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这种简单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经过村落先谋酒,逢着莺花便解颜”,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虔州期间的所见所感。他经过村庄的时候会先找酒喝,遇到美丽的景色也会心情愉悦。这里的“莺花”指的是春天的鸟类和花卉,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诗人在这里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热爱。
    第四句“闻说浮春池馆尽,荒烟瘦石水潺潺”,是诗人对浮春池馆的描述。据诗人所知,这个曾经热闹繁华的池馆现在已经荒废了,只剩下荒烟瘦石和潺潺流水。这里的“浮春池馆”可能是指古代文人雅集的地方,而“荒烟瘦石”则描绘了这个地方已经破败的景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哀伤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的回顾和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荒凉景象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