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初去家,诸弟各弱小。
阿季髡两髦,觑人眸子缭。
后园偷枣栗,揉升极木沙。
叔也从之求,揖我谓我矫。
分甘一不均,战争在毫秒。
余时轻别离,昂头信一掉。
老弟况童骏,乐多忧愁少。
瞥然成六秋,光明如过鸟。
世味一饱尝,甘心厌茶家。
梦里还乡国,沟徐苦了了。
朝企恒抵昏,夕思或达晓。
君诗忽见慰,回此肝肠绕。
生世非一途,处身贵深窈。
众方奔恬愉,圣贤类悄悄。
二陆盛波张,鹤唳悲江表。
夷齐争三光,岂不在俄殍!
我今寄好语,君其听勿藐!
一愿先知命,再愿耐僻摽。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寄弟的七绝。
首联“昔我初去家,诸弟各弱小。”诗人回忆自己刚离开家乡时,兄弟们年纪都很小。
颔联“阿季髡两髦,觑人眸子缭”写弟弟们的顽皮。
颈联“后园偷枣栗,揉升极木沙”写兄弟间互相取笑、戏谑的情景。
尾联“叔也从之求,揖我谓我矫。”叙述了兄长对弟弟严厉的管教和批评。
中间八句“分甘一不均,战争在毫秒。”写兄弟之间的矛盾和争执。诗人认为,尽管他们之间有分歧和冲突,但彼此之间并没有真正的仇恨,因为大家都是血浓于水的关系。
尾联“余时轻别离,昂头信一掉。”写诗人对弟弟们的思念之情。
最后四句“老弟况童骏,乐多忧愁少。”诗人对兄弟间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描绘。他认为,虽然兄弟俩各有所长,但都乐多忧愁少。
最后两句“瞥然成六秋,光明如过鸟。”描述了兄弟二人相聚时的欢乐时光。
最后两句“世味一饱尝,甘心厌茶家。”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梦里还乡国,沟徐苦了了。”诗人通过梦境来表达他渴望回家的心情。
最后两句“朝企恒抵昏,夕思或达晓。”诗人用“朝企”和“夕思”来表达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君诗忽见慰,回此肝肠绕。”诗人以自己的诗歌为弟弟们带来了安慰。
最后两句“生世非一途,处身贵深窈。”诗人劝诫弟弟们要珍惜时光,努力上进。
最后两句“众方奔恬愉,圣贤类悄悄。”诗人感叹社会上人们追求快乐的心态与圣贤的隐逸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二陆盛波张,鹤唳悲江表。”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最后两句“夷齐争三光,岂不在俄殍!”诗人感慨古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他们为了正义而牺牲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句“我今寄好语,君其听勿藐!”诗人以诚挚的话语告诉弟弟们要好好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弟弟们的关爱和期望。
【注释】
1.初:刚刚。
2.阿季:弟弟名。
3.髡(kūn):剃去头发。
4.眸子:眼珠子。
5.窥(guī):偷看。
6.木沙:树梢。
7.叔也:指兄长。
8.分甘:分享美味的食物。
9.不均:不公平。
10.战争:争吵。
11.昂头:抬起头。
12.童骏:幼年时聪明伶俐。
13.沟徐:乡村小路。
14.苦了了:痛苦不已。
15.处身:立身于。
16.深窈:深远高远。
17.奔恬愉:追逐快乐。
18.圣(shèng)贤:圣人和贤者。
19.二陆:指陆机、陆云兄弟,都是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
20.鹤唳(lì):指鹤鸣之声。
21.夷齐:古代两位贤人。
22.三光:日、月、星。
23.俄殍(piǎo):突然死亡。
24.寄:寄寓;寄托。
【翻译】
当初我刚到家乡,家中诸弟都年幼力微弱。
阿季剪去两鬓发,瞪圆眼睛似狡黠。
后园偷摘枣栗果,揉搓枝条像锯齿。
叔也随我去京城,拱手作揖说我怪。
分食不均争吵起,战争在毫秒内。
我那时轻轻离别,昂头离去不回头。
小弟性情更灵巧,乐事多愁烦恼少。
转眼已到六个秋,光明照耀过飞鸟。
世间滋味全尝遍,甘甜厌倦归家家。
梦中还乡真美好,醒来却觉路途遥。
白天企盼能到家,晚上思念直到晓。
你那诗篇使我宽慰,回乡路上心头绕。
人生道路非一条,立身处世宜深藏。
众多人在奔波中,圣贤一样默默旁。
二陆文才扬四方,鹤鸣惊天动地响。
夷吾、叔齐争日月,难道就不怕英年早逝!
寄语弟弟听我言,先知天命可长寿。
再愿忍耐不张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弟弟的七绝。诗人回忆起刚离家时的情景,描述了弟弟们顽皮捣蛋的情形,以及后来发生的争吵和争斗事件。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