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迹江河万古流,史详华夏略穷陬。
秦皇无术求三岛,邹衍凭空撰九州。
南北自教鹏运海,古今非复貉同丘。
望洋向若嗟何补,且遇青山汗漫游。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和思想情感进行赏析。题干要求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所以,首先要把诗句翻译出来,然后标注出关键词的注解,最后对全诗进行赏析。
本题中的诗句为“禹迹江河万古流,史详华夏略穷陬。秦皇无术求三岛,邹衍凭空撰九州。南北自教鹏运海,古今非复貉同丘。望洋向若嗟何补,且遇青山汗漫游。”这五句话中,“禹”指大禹;“江、河”指长江、黄河;“史详”指《史记》;“秦皇”指秦始皇;“邹衍”指邹衍的学说;“南北”指南方和北方;“鲲”“鹏”是传说中的神鸟;“骆”即骆驼;“丘”指土山。
【答案】
译文:大禹的足迹在江河里流动,历史记载着中华民族的疆域。秦始皇没有能力去寻求三座仙山,邹衍却凭空编造了九州。
南方北方都教会了大鹏飞翔于海洋,古代与现代已不再相同。望着大海我感叹自己的渺小,只能与大自然一起逍遥。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游历山川时的感受。首句“禹迹江河万古流”,写大禹治水后留下的功绩,也暗喻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久远。次句“史详华夏略穷陬”,用《史记》来概括华夏文明的广博,同时也表现作者对于中华文明的自豪感。第三句“秦皇无术求三岛”,以秦始皇为例,说明即使有高超的智慧,也无法找到神仙居住的地方,从而讽刺了秦始皇寻仙问药的愚蠢行为。第四句“邹衍凭空撰九州”,借用邹衍的荒诞说法,表达了作者对虚妄之言的不满。第五句“南北自教鹏运海”,写南方北方都教会了大鹏飞翔于海洋,也暗喻了中华民族的包容精神。第六句“古今非复貉同丘”,指出古代与现代已不再相同,表明作者对时代的变迁有着清醒的认识。最后一句“望洋向若嗟何补,且遇青山汗漫游”写面对茫茫大海,只能发出叹息,而自己却只能随心所欲地游赏青山,表达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超然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