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梧飘叶后,众树声恻恻。
未即伤凋零,已暗销精力。
野客赏丹黄,谓胜春花色。
入林岂不佳,抚怀增太息。
衰境谅如斯,渐有寒霜逼。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井梧飘叶后,众树声恻恻。
  • 解释:井边的梧桐树上叶子已经落下,周围其他树木也在发出悲伤的声音。
  • 注释:”井梧”可能指的是井边生长的梧桐树,”飘叶后”表明树叶已经落下。而”众树声恻恻”描述的是周围的树木因为秋天的降临而发出的哀鸣。
  1. 未即伤凋零,已暗销精力。
  • 解释:尽管尚未见到树木完全凋零,但它们已经开始逐渐消耗生命力。
  • 注释:”未即伤凋零”意味着虽然树木还没有完全枯萎,但是它们的生命力已经受到了威胁。”已暗销精力”则表达了树木在秋季开始减少活力的过程。
  1. 野客赏丹黄,谓胜春花色。
  • 解释:一个外来的客人赞赏秋天的红色和黄色,认为这些颜色比春天的花朵更加鲜艳。
  • 注释:”野客”指外来的游客或过客。”丹黄”通常指红色和黄色,这里特指秋天的落叶。客人通过观察这些秋天的颜色,觉得它们胜过春天的花朵。
  1. 入林岂不佳,抚怀增太息。
  • 解释:进入森林难道不美吗?但这种美景却让我感到更加忧伤。
  • 注释:”岂”表示否定,”入林岂不佳”暗示着树林的美丽。然而,紧接着的”抚怀增太息”则表明尽管景色美丽,但内心的忧愁并没有因此减轻,反而增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1. 衰境谅如斯,渐有寒霜逼。
  • 解释:我所处的环境已经衰老,就像这秋天一样,逐渐被冷霜所侵袭。
  • 注释:”衰境”指的是环境或状况已经衰退或不再繁荣。”渐有寒霜逼”形象地描述了随着季节的变化,原本温暖的环境变得寒冷,甚至有些严酷,仿佛是自然界的霜冻在逼近。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开头两句通过描写井边的梧桐和周围的树木,营造了一个深秋的画面,树木虽然还没完全凋零,但已经透露出一种生命的脆弱和即将结束的气息。第三句引入了外来的客人和他对秋天颜色的赞美,这种对比增强了秋天景色的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变迁的无奈。接下来的几行,诗人表达了进入森林时的美丽以及由此产生的忧郁,显示了外在美景与内心情感之间的冲突。最后一句,诗人用”衰境”和”渐有寒霜逼”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秋天的自然变化与个人的生命状态联系起来,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慨。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