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松乱插连云石,石上苔痕虎行迹。
拄杖来从飞鸟边,下视苍茫远烟碧。
苍松乱插连云石,石上苔痕虎行迹。
注释:青翠的松树错落有致地插在高耸入云的巨石上,巨石上的长满苔藓的痕迹就像老虎行走过的痕迹。
拄杖来从飞鸟边,下视苍茫远烟碧。
注释:我用拐杖拄着,从鸟儿飞翔的地方经过,向下俯瞰远处的山峦,烟雾弥漫,一片苍翠。
苍松乱插连云石,石上苔痕虎行迹。
拄杖来从飞鸟边,下视苍茫远烟碧。
苍松乱插连云石,石上苔痕虎行迹。
注释:青翠的松树错落有致地插在高耸入云的巨石上,巨石上的长满苔藓的痕迹就像老虎行走过的痕迹。
拄杖来从飞鸟边,下视苍茫远烟碧。
注释:我用拐杖拄着,从鸟儿飞翔的地方经过,向下俯瞰远处的山峦,烟雾弥漫,一片苍翠。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田园风光与牧童生活的小诗。前两句写暮春山野,后两句写村居牧童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浅白清新,富有民歌色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注释】 1. 冉冉:形容烟气轻慢的样子。 2. 黄:指烟。 3. 饭馀:吃完饭之后。岭上:指山上。 4. 竞茁:竞相生长。 5. 才开:刚刚开放。 6. 偶摘:偶尔采摘。 7. 小鲜:新鲜的菜。 8.
暂别青沟一片霞,南来不怕路途赊。 为寻澹荡题襟客,得看沧浪出格花。 世事从知都是幻,人生任运莫须嗟。 拜赐金襕虽爱惜,随身敢弃旧袈裟。 注释: - 暂别青沟一片霞:暂别(短暂告别)青沟(地名),一片霞(一片晚霞) - 南来不怕路途赊:南来(向南而来)不怕(不畏惧)路途(道路)赊(遥远、长) - 为寻澹荡题襟客,得看沧浪出格花:为寻找(寻找)澹荡(平静淡泊)的客人(友人)
苍松乱插连云石,石上苔痕虎行迹。 注释:青翠的松树错落有致地插在高耸入云的巨石上,巨石上的长满苔藓的痕迹就像老虎行走过的痕迹。 拄杖来从飞鸟边,下视苍茫远烟碧。 注释:我用拐杖拄着,从鸟儿飞翔的地方经过,向下俯瞰远处的山峦,烟雾弥漫,一片苍翠
暂别青沟一片霞,南来不怕路途赊。 为寻澹荡题襟客,得看沧浪出格花。 世事从知都是幻,人生任运莫须嗟。 拜赐金襕虽爱惜,随身敢弃旧袈裟
冬月河亭即事 危栏偶向醉时凭,风碾寒流碎玉绳。 亭下何人夜吹笛,一篷残雪盖渔镫。 注释: 危阑:高耸的栏杆。 风碾:被风吹过。 寒流:冷清的水流。 碎玉绳:玉绳,北斗星。此处以玉绳比喻河流。 亭下:指河亭之下。 何人:什么人? 残雪:残留的雪花。 篷:帐篷。 赏析: 《冬月河亭即事》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此诗前两句写酒后倚栏观景,第三、四句写听到笛声,最后两句写见到的景象。整首诗语言清新
春风袅娜隋堤烟柳 春风轻轻吹动,隋堤的柳树随风摇曳。 隋炀帝荒废了台基,只留下一片荒芜。龙舟已停,管弦声也渐渐消失,只剩下堤上残阳斜照,杨柳依依,系住人们深深的愁绪,几许长条飘荡。新柳嫩绿初展,淡黄微改,春天的风吹过,像剪刀一样,剪裁出二月的新景。晓雾低迷,随古渡;暮云黯淡,傍河桥。 遥望三眠未起,临风学舞,浑一似、常折纤腰。 遥望着远方的人还没有睡醒,他独自在寒风中翩翩起舞,就像常折的细腰一样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夜深浑不寐,却对银蟾,故起新愁。 这句表达了深夜仍难以入眠,因为心中充满了新的忧愁。“银蟾”,即月亮或明月,常被用来象征夜晚的美或寂寞。 - 遥怜当此际,梧桐清影,可为人留。 在此时此地(可能是秋天),我深深感到孤独和凄凉,希望有什么东西可以留下来陪伴我。“梧桐”常用来象征秋天或离别。 - 惟问花香鸟语,春到倩谁收。 我询问是否有人能听到花香、鸟儿的叫声,或者春天的到来
【注释】 黔:贵州省的别称。 客里:客居他乡。 难为别:难以作别。 春风:这里指春天的和暖气候。 飞花:指飘飞的柳絮,也比喻离别的情景。 明:明亮、照耀的样子。 落日:指太阳即将西沉的景象。 肮脏:指清白廉洁。 虞翻骨:虞翻字仲翔,东汉末年的名臣,有“奇伟不群之器”的美称。他的骨骼清奇,后人因此称其骨头像虞翻一样。 噌吰:指声音高亢激越。 夏统:指夏统子,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隐居山林,不与世争。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登天柱峰绝顶”要求考生先写出诗句,再给出译文,然后结合注释和赏析来写。解答时,注意要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的内容。同时,要注意分析诗人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手法的特点。 本题翻译为:登上了天柱峰的山顶(极目远望),天际真人想,在现今是难以言说的。天柱峰东西悬接日月,吴楚两地画下了乾坤天地
登天柱峰绝顶 振衣千仞处,徙倚得奇观。 剑指浮云冷,鸦飞落照寒。 附庸称小从,鼎立逼幽峦。 为念韶光逝,山灵诵到难。 注释: 1. 振衣千仞处:意为振袖高扬,在千仞之高处。 2. 徙倚得奇观:徒倚(站立、徘徊)着,看到了奇异的景象。 3. 剑指浮云冷:剑指(比喻山峰),浮云(轻飘的云彩)显得冷峻。 4. 鸦飞落照寒:鸦(乌鸦)在夕阳下飞翔,显得寒冷。 5. 附庸称小从:附庸(附属之物)自称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