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荒台旧苑,浪说隋朝。龙舟歇,管弦消。只沿堤剩有,残阳疏影,系人愁思,几许长条。嫩绿将舒,淡黄微改,二月春风似剪刀。晓雾低迷随古渡,暮云黯淡傍河桥。
遥望三眠未起,临风学舞,浑一似、常折纤腰。眉锁恨,黛含娇。依稀欲见,愁重难描。塞外一声,征夫泪满,门前五树,隐士风高。骊歌送尽,任今来古往,兴亡不管,付与渔樵。

春风袅娜隋堤烟柳

春风轻轻吹动,隋堤的柳树随风摇曳。

隋炀帝荒废了台基,只留下一片荒芜。龙舟已停,管弦声也渐渐消失,只剩下堤上残阳斜照,杨柳依依,系住人们深深的愁绪,几许长条飘荡。新柳嫩绿初展,淡黄微改,春天的风吹过,像剪刀一样,剪裁出二月的新景。晓雾低迷,随古渡;暮云黯淡,傍河桥。

遥望三眠未起,临风学舞,浑一似、常折纤腰。

遥望着远方的人还没有睡醒,他独自在寒风中翩翩起舞,就像常折的细腰一样。眉锁恨,黛含娇。依稀欲见,愁重难描。塞外一声,征夫泪满,门前五树,隐士风高。骊歌送尽,任今来古往,兴亡不管,付与渔樵。

远望远方的人还未醒来,他独自在寒风中翩翩起舞,像常折的细腰一样。眉间深锁着恨事,双眉微微含着娇羞。似乎要见到那远人的身影,却又难以描绘清楚。塞外的歌声响起,征人的泪水洒满衣裳。门外有五棵松树,隐士的风范很高。骊歌已唱尽,世事不论成败,让它随波逐流吧,留给我们渔夫樵夫去欣赏吧。

赏析:

《隋宫》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在长安时所作。此诗描写了隋炀帝荒淫奢侈、穷奢极欲的生活,以及他统治下的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全诗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之情。

首句“隋堤烟柳”即点出“隋”,说明是咏史之作。隋炀帝杨广曾三次下江都游幸扬州,每次均令民工在扬州西北大运河边修筑堤坝,以备行船。诗人用“隋堤烟柳”这一意象,既表明了地点,又烘托出了一种荒淫奢侈的氛围。接下来四句,诗人通过描写隋炀帝荒废台基后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其中“龙舟歇”暗示了隋炀帝的荒淫无度;“管弦消”则揭示了当时的音乐已经消失;“只沿堤剩有”、“系人愁思”等词句,更是将隋炀帝的荒淫无度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四句,诗人通过描绘隋炀帝荒废台基后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其中“龙舟歇”、“管弦消”暗示了隋炀帝的荒淫无度;“只沿堤剩有”、“系人愁思”等词句,更是将隋炀帝的荒淫无度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四句,诗人通过描述隋炀帝荒废台基后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其中“遥望三眠未起”、“临风学舞”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隋炀帝荒淫无度的日常生活;“眉锁恨”、“黛含娇”等词汇,则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而“塞外一声”、“征夫泪满”、“五树隐士”等意象,则进一步凸显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人民的无奈。

全诗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之情。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破败,展现了历史沧桑巨变的巨大力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视,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和平、关注民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