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愤终何补,倾危势已深。
天心实仁爱,雪意况阴沉。
不寐迟明发,临风寄远襟。
孤根亦何赖,所得是知音。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忧愤终何补,倾危势已深
  • 译文: 忧虑和愤怒终究无法挽回,国家的危机已经很深。
  • 注释: “倾危”意味着国家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1. 天心实仁爱,雪意况阴沉
  • 译文: 上天的心意确实充满了仁爱,而降下的雪也显得阴沉。
  • 注释: “天心”指上天或皇帝的心意,这里暗喻朝廷的决策;“仁爱”表明统治者具有仁慈之心。“雪意”可能指天气变冷的迹象,也可能象征政局的不明朗。
  1. 不寐迟明发,临风寄远襟
  • 译文: 整夜难眠,直到天明才起床,面对寒冷的风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 注释: “不寐”即失眠;“迟明”即天亮之后。通过夜晚的沉思和清晨的到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身在异地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临风”描述的是诗人独自站在风中,这增加了诗句的孤寂和哀愁氛围。
  1. 孤根亦何赖,所得是知音
  • 译文: 就像那孤独的树根,我能得到什么依靠呢?但我所得到的,只有那些理解我的知己朋友。
  • 注释: “孤根”指的是孤立无援的人;“知音”在这里指的是理解自己、能和自己心灵相通的朋友。这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处境艰难,但依然珍惜能与之共鸣的灵魂。

整体赏析:

这首诗是江孝通归里的两首诗之一。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表达了他对国家政治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特别是最后两句,“孤根亦何赖,所得是知音”,揭示了诗人虽处逆境但仍珍视知己的情感,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重视。这种情感贯穿全篇,使得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动荡,而且传达了诗人对于人性中真挚情感的赞美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