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无一字,揽鬓有千丝。
似尔沉吟意,真成岁月驰。
馀花犹窈窕,飞燕故差池。
又是春芳晚,青云那可追。

【注释】

著书无一字:指写诗没有一句。

揽鬓有千丝:形容头发因愁绪而凌乱,如千根丝般纠缠不清。

似尔沉吟意:像你那样沉思的样子。

真成岁月驰:真的被时间所抛弃。

馀花犹窈窕:剩余的花朵依然娇小、优美。

飞燕故差池:飞燕(即王昭君)当年出塞时,曾误落匈奴,后被汉元帝召还。这里比喻王昭君的美貌与命运。

又是春芳晚:又是春天的花儿已经凋谢了。

青云那可追:高远的蓝天哪能追逐得上呢?

【赏析】

《乙未二三月间六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年)创作的一组绝句。此组诗前五句以“著书”和“揽鬓”为题,分别描绘了诗人对世事的冷漠和内心的苦闷,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悲观失望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情感深沉。

第一首“著书无一字,揽鬓有千丝。”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冷漠态度。诗人认为,尽管他写了那么多的书,却没有一句是有实际意义的,只是徒劳地耗费着自己的青春时光而已。这里的“着书”,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写作时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为他在现实中的行为。然而无论如何解释,都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这种无意义的行为的态度。

第二首“似尔沉吟意,真成岁月驰。”这两句诗则更加深入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在这里描绘了自己那种沉思冥想的状态,仿佛已经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然而,这种状态并非真正的思考,而是被时间遗忘了的感觉。这里的“似尔沉吟意”,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这种状态的描述,也可以理解为他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无论是哪种解释,都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这种状态的无奈和悲哀。

第三首“馀花犹窈窕,飞燕故差池。”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在这里用“馀花”和“飞燕”来比喻自己的命运。他认为,虽然自己曾经有过一些美好的回忆,但这些回忆都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不清了。这里的“差池”,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的感慨,也可以理解为他对过去的怀念。无论哪种解释,都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这种状态的无奈和悲哀。

第四首“又是春芳晚,青云那可追。”这两句诗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在这里用“春芳晚”来形容自己的青春岁月已经逝去,无法再回到过去了。然而,即使如此,他仍然希望能够抓住那些曾经错过的机会。这里的“青云”,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的期望,也可以理解为他对未来的憧憬。然而,无论哪种解释,都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这种期望的无奈和悲哀。

这组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展现了他对于人生、时间和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反思。同时,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