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方补外,补外亦蹉跎。
科第惭先达,飞腾让后多。
葡萄宁许换,苜蓿自能歌。
回首金门路,何时定再过。
【注释】
补外:指在地方任职。
科第:科举考试的科目,即通过考试后取得的各种功名称号。
飞腾:指迅速升迁。
宁许:岂能允许。
苜蓿:一种植物名。
金门路: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里的“衡阳”就是湖南的衡山。金门路是衡山的一条山间小道,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向往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经院署任职期间所作。诗人感慨十年来一直在外地为官,虽然也有所作为,但却感到蹉跎岁月,十分惭愧,于是发出“何时定再过”的感叹。
首句“十年方补外,补外亦蹉跎。”意思是说,我在外面为官已经十年了,然而这十年间我却无所作为,一事无成。这句诗中,“方”字和“亦”字用得很巧妙。前者表示时间上的延续,后者则表示程度上的加深,表达了对自身行为的不满和自责之情。
次句“科第惭先达,飞腾让后多。”意思是说,我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相比之下却不如先人;而那些飞黄腾达的人却是层出不穷。这里的“科第”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及第等成绩,“先达”则是前辈有地位、有声望的人物,“后多”则是指后来者众多。诗人用这些词语来表达自己对自身能力和成就的自卑感以及对他人的羡慕之情。
第三句“葡萄宁许换,苜蓿自能歌。”意思是说,葡萄树难道还能换来吗?而苜蓿草则自有其歌唱的声音。这里的“葡萄”和“苜蓿”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植物,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价值,而诗人用它们来比喻自己的境遇和命运。
末句“回首金门路,何时定再过。”意思是说,每当我回想起金门的路时,总是满怀惆怅和期待。这里的“金门”是唐代长安城的城门名,也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诗人用它来表示自己曾经有过的辉煌和荣耀,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再次获得成功的渴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