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斋景萧索,懒漫性相亲。
窗竹能医俗,园葵不救贫。
残书留教子,淡月照随人。
岑寂故乡梦,闲鸥况此身。

幽斋

幽静的书房景致萧索,懒散的性格与它亲近相依。

窗外竹子能治愈世俗之病,园中的葵却救不了贫寒之困。

旧书留给孩子教他们,明月照亮陪伴人行。

岑寂故乡梦,闲鸥况此身。

译文:
幽静的书房景色凄凉,我懒散的性格与之相亲。
窗前的竹子可以治疗俗世的病,但园中的葵无法改变贫困的命运。
留下的书籍让孩子学习,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人行走。
在寂静中思念故乡的梦,闲适的鸥鸟也与我相伴。

注释:

  1. 幽斋:指的是一个安静、简朴的书房或居所。
  2. 萧索:形容景象凄凉,不热闹。
  3. 懒漫性:性格上的懒散和漫不经心。
  4. 医俗:治愈世俗的不良风气。
  5. 园葵:通常指向日葵,象征着向阳而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6. 残书:这里可能指书籍被遗忘或损坏。
  7. 淡月:淡淡的月亮,给人以宁静、淡泊的感觉。
  8. 随人:随着人的心意而变化。
  9. 岑寂:寂静,孤独。
  10. 闲鸥:悠闲地飞翔的鸥鸟。
  11. 此身:自己的身体或身份,这里指作者本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书房内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中的“幽斋”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外界纷扰的超然,而“懒漫性”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随遇而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窗竹和园葵——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俗世的超然。同时,诗中的“残书”、“淡月”等意象,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奈和对知识的渴望。最后,诗人以“岑寂故乡梦”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淡然,而“闲鸥况此身”则强调了作者的自在与超脱,如同闲适的鸥鸟一样,无拘无束。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