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三司,掌钱谷,胡为不入君王目?春秋鼎盛府库余,丰亨豫大非良图。
不见朝无先识李太初,祥符中叶进天书。
注释:
- 咏史乐府十二章·三司告: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以讽刺的手法,批评了唐末三司使胡进等人贪污腐败、不为国家着想的做法。
- 领三司:掌管财政的官员。
- 掌钱谷:掌管国家的财政收支。
- 胡为:为什么。
- 不入君王目:不被君王所采纳或重视。
- 春秋鼎盛:指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才济济。
- 府库余:国库充裕。
- 丰亨豫大:比喻国力强盛,人民富裕。
- 非良图:不是国家长远之计。
- 李太初:唐朝的一位宰相,以直言不讳著称。
- 祥符中叶进天书:在祥符年间(公元902-907年)得到上天赐给的诏书。
译文:
执掌三司之职,掌管国家的财政收支,为何不将这一权力献给君王呢?当国家处于春秋鼎盛之时,国库却有余财,但这种富饶并非国家长久之计。我们没有见到朝中有这样的先识之士李太初,他在祥符年间得到上天赐予的诏书,但却未能为国家所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古讽今,以讽刺的手法,批评了唐末三司使胡进等人贪污腐败、不为国家着想的做法。诗人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批判。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李太初等人的评价,暗示了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和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利用,这也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讽刺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