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长夜寂,不寝听江流。
独有三更月,能生万里愁。
岸邻鸡报曙,霜冷雁飞秋。
何处吹螺近,残更起戍楼。

诗句释义与赏析#### 不寐

译文:无法入眠,夜深人静。

注释:“不寐”字面意思是无法入睡,通常用来形容夜晚难以入眠或心情烦躁无法平静。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在长夜中难以找到宁静的状态。

漫漫长夜寂,不寝听江流。

译文:漫长的黑夜一片寂静,睡不着就静静地听着江水流淌的声音。
注释:“漫漫长夜寂”描绘出夜晚的漫长和寂静,给人以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不寝听江流”则通过“不寝”和“听江流”两个动作展示了诗人无法入睡却仍选择倾听自然声音的情景。

独有三更月,能生万里愁。

译文:独自一人,只有三更时分明亮的月亮,这明月似乎能引起遥远的忧愁。
注释:“独有三更月”中的“三更”指的是深夜时分,通常这个时候人们应该休息,但在这里诗人却说自己独自欣赏着明亮的月亮,表现出了一种孤寂和落寞。“能生万里愁”则形象地表达了明月如何引发诗人的愁绪,这里的“愁”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忧愁,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忧伤和思念。

岸邻鸡报曙,霜冷雁飞秋。

译文:远处的鸡鸣声报告天即将亮,寒霜中大雁南飞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注释:“岸邻鸡报曙”,这里的“岸邻”可以理解为靠近岸边的位置,而“鸡报曙”则意味着鸡叫是新的一天的开始,象征着黎明的到来。“霜冷雁飞秋”则描述了大雁因寒冷的天气而向南飞行,暗示了秋季的来临。

何处吹螺近,残更起戍楼。

译文:不知道哪里传来了悠扬的乐声,夜色将尽时我被惊醒,起身去守边关的烽火台。
注释:“何处吹螺近”中的“吹螺”可以联想到古时的乐器螺号,它的声音往往能够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这里可能是诗人听到了远方传来的乐声。“残更起戍楼”中的“残更”是指天色微明的时候,而“戍楼”则是古代边防的重要设施,诗人可能在此时因听到乐声或感受到秋意而感到心烦意乱,最终起身前往戍楼。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又带有一丝哀愁的夜晚画面。诗人通过描述夜晚的宁静、失眠的孤独、月光下的忧愁以及晨曦中的觉醒,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场景。整首诗的语言朴素而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环境中,感受到那份深深的忧郁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