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似我真如鹿,六月披裘受清福。
兴来枕石学云眠,瑶草琪花相伴宿。
飞蝶时时上我身,但见香云不见人。
早知世外容疏懒,悔往尘寰四十春。

白鹿升仙台

野人似我真如鹿,六月披裘受清福。

兴来枕石学云眠,瑶草琪花相伴宿。

飞蝶时时上我身,但见香云不见人。

早知世外容疏懒,悔往尘寰四十春。

注释:

  1. 野人似我真如鹿:诗人比喻自己如同一只真正的鹿,生活在野外。
  2. 六月披裘受清福:意指在炎热的六月份,仍穿着厚厚的皮毛衣服享受清凉,象征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享受。
  3. 兴来枕石学云眠:当心情愉快时,诗人喜欢躺在石头上,仰望天空中的云朵入睡,象征着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4. 瑶草琪花相伴宿:瑶草和琪花都是珍贵的植物,它们在诗人身边陪伴着入睡,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5. 飞蝶时时上我身:蝴蝶飞舞时总是落在诗人的身上,这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和和谐共存。
  6. 但见香云不见人:诗人只看到飘散在空中的香气,却看不到实际的人形,这象征着诗人对超自然现象的向往和痴迷。
  7. 早知世外容疏懒:如果早知道这样生活在世外,那么宁愿选择疏懒的状态,不愿在尘世间忙碌奔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人以“野人”自喻,将自己比作真正的鹿,生活在野外,享受自然的清凉和宁静。他喜欢在炎热的夏天里披裘而卧,仰望天空中的云朵入睡,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诗中还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瑶草和琪花是他身边相伴的伴侣,他们在诗人身边共同度过夜晚,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而那些翩翩起舞的蝴蝶更是诗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时常落在他的身上,为他的夜晚增添了许多生机和乐趣。

诗人也意识到这种生活在世外的状态并非易事。他感慨道:“早知世外容疏懒,悔往尘寰四十春。”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尘世生活的无奈和悔恨之情。他后悔在过去四十年的红尘之中奔波忙碌,错过了真正享受自然之美的机会。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