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溪日已夕,月挂孤松顶。
泉流咽石崖,樵语下烟岭。
竹阴三径凉,云气半壑冷。
风露皓然下,林梢滴清影。
万籁各已寂,吾心亦虚静。
山空得太古,何事着尘境。
坐久不知夜,疏钟发深省。
【注释】
幽:幽静。溪:山涧。日已夕:太阳落山了。月挂:明月高悬。孤松:一棵独立的松树。泉流:山涧里的溪水。咽:形容溪水流得很慢。樵语:打柴的人在说话。下烟岭:从烟雾缭绕的山岭下来。竹阴:竹子的阴影。三径:三间小路。云气:云雾。壑:深谷,山谷。风露:风吹露水,指夜晚的月光。皓然:明亮的样子。清影:月光下的清凉影子。万籁:万物的声音。籁:指风吹过树林发出的声音。何事:为什么。着尘境:沾上世俗的污垢。坐久:坐了很长时间。疏钟:远处传来的钟声。发深省:引起深深的思索。
翻译
在幽静的山涧中,夕阳已经落下,明月挂在孤独的松树上。
山涧的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石崖间低语。
竹林中的小径上,凉爽舒适;云雾弥漫的山谷中,凉意袭人。
风吹拂下的露珠晶莹透亮,月光映照下的树枝上,清冷的影子若隐若现。
四周的一切都变得寂静无声,我的心也归于平静与空灵。
山间空旷如太古时代,为何还会有尘埃污秽?
坐了很久都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远处传来悠扬的寺庙钟声,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赏析:
《松坪夜坐》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此诗描写诗人在幽静的山林中,面对明月、清泉、翠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内心得到净化和升华的过程。全诗意境优美,描绘细腻,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充分展现了李攀龙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