榑桑望落棠,迢迢九万里。
钳且谢辔衔,倏忽已过此。
手爪能为巧,弗驭乃驭理。
下士欲相效,而已失步跬。
得失两无论,造父世所美。

【注释】

榑桑:一种树木。望落棠:遥望落红满地的棠树。

钳且谢辔衔:即“钳口谢马”。钳口,闭口不言;谢辔(pèi),拒绝马缰。

倏忽:忽然。已过此:指马已经跑过去了。

手爪:指马的蹄子。能为巧:能够巧妙地用蹄子刨土。弗驭乃驭理:不驾驭它就会驾驭好。

下士:低下的地位的人。相效:相互学习。

而已失步跬:而自己却失去了前进的步伐。已,停止;跬,半步。

得失两无论:不论得与失。

造父:传说中的古代骏马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千里马的奋不顾身向前奔驰的雄姿,歌颂了它的非凡品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高尚品格的向往和追求。全诗以咏马起兴,先写马的外貌、行动,再写它奔腾不息的精神状态,以及人对它的赞美之情。

开头四句写千里马的形象,生动逼真,富有感染力量。首句写远望中所见的景物,次句紧承上一句,写这匹马奔驰时所经的道路之长。三、四两句是说,千里马虽然被束缚着,但它仍然昂首奋蹄,毫不停留。“钳且谢辔衔”一句,是说千里马尽管被套上了嚼子,但并不因此就听任鞭打驱使,而是奋力奔跑,终于挣脱了缰绳。“倏忽已过此”,说明千里马跑得快,跑得急,转眼之间就从眼前消失了。

后六句写千里马的神态、动作及人们对它的赞美。前两句说千里马在奔跑中显示出惊人的速度和本领,令人叹服;后两句则着重写千里马精神饱满,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中间四句是说,人们如果像千里马那样努力奋进,就会取得成就;如果自甘堕落,那就要失败。后两句是对前面“造父世所美”的进一步发挥,强调了“造父”精神的可贵。

这首咏物诗,写得十分精彩。诗人没有直接描绘马的外形特征或马的动作,而是抓住马的神态、动作来写。诗人运用一系列动词,写出了千里马奔腾向前的雄姿。如:“矫矫龙骧”(形容骏马威武有力的样子),“逸足”、“绝尘”、“腾空”、“汗血”、“绝尘”、“绝迹”、“万里”、“千里”、“万里”、“咫尺”、“咫寸”、“咫尺”、“咫咫”等等,都是写马的速度、距离等特征的动态,使整个诗歌形象鲜明,跃然纸上。诗人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人格,使其形象栩栩如生。如将马比作“造父”,把人的感情倾注到马的身上,使马具有了人的品德,这就大大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最后四句,诗人通过对人与马的关系的描述,表明了作者的理想追求。他希望人们都能学习千里马那种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

整首诗结构紧凑严谨,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音乐感。诗人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张和渲染,突出其特点,从而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