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事春将暮,风狂雨又斜?
绿肥千个竹,红瘦一庭花。
书喜能医俗,诗惭未到家。
鬓毛惊欲变,无术返年华。
《暮春》
底事春将暮,风狂雨又斜?
绿肥千个竹,红瘦一庭花。
书喜能医俗,诗惭未到家。
鬓毛惊欲变,无术返年华。
注释:
- 底事春将暮:春天将要结束了,是什么原因呢?
- 风狂雨又斜:狂风暴雨又来袭了。
- 绿肥千个竹:绿色的竹子长得茂盛,像绿色的食物一样丰满。
- 红瘦一庭花:红色的花朵变得憔悴,只剩下一院子的凋零。
- 书喜能医俗:读书的喜悦能够治愈世俗的烦恼。
- 诗惭未到家:写诗感到惭愧,没有达到家的境界。
- 鬓毛惊欲变:看到白发,感到惊讶和害怕。
- 无术返年华:没有方法可以阻止岁月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首句“底事春将暮”直接问出为何春日将近尾声,引发读者思考。第二句“风狂雨又斜”,形象地描绘了狂风骤雨的景象,增强了季节变迁的紧迫感。第三、四句则以自然景色的变化反衬人的情感变化,竹子的翠绿与花朵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担忧。
接下来的两句转向了个人感受,“书喜能医俗”表达了通过读书来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提升,而“诗惭未到家”则反映出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自省和谦逊。这两句透露出作者虽然有追求高洁品质的愿望,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有所欠缺,体现了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最后两句“鬓毛惊欲变,无术返年华”则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鬓发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无术返年华”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无法逆转衰老命运的无奈和悲哀。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文人在面对时间流逝时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