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轻帆带薄凉,闲游却爱水之乡。
绿杨阴里闻僧话,红蓼滩边泊客航。
久慕清幽才到此,方知淡雅果非常。
凭栏远眺浑忘返,梵磬声中已夕阳。
【注释】
青龙阁:在今江西吉安市。
薄凉:微凉的江风。
闲游却爱水之乡:闲来无事,喜欢游览水乡景色。
绿杨阴里闻僧话,红蓼滩边泊客航:绿荫下听到僧人的话,红蓼滩边停泊着客船。
清幽才到此:到这里才发现这里的清幽。
方知淡雅果非常:才知道这淡雅并非平常人能体会得到。
凭栏远眺浑忘返,梵磬声中已夕阳:倚着栏杆远望而忘了归途,梵音声中太阳已西斜。
译文:
一叶轻帆载着我带着一丝微凉,悠闲地游走在水乡。
绿柳树下我听到了僧人的谈话,红蓼滩上停了一艘停靠的小船。
很久以来我就慕名而来,才知道这里真的别有一番清幽,原来这里的淡雅不是一般人能理解和感受到的。
站在高高的楼上远望着江水,不知不觉就忘记了回程,当佛寺里的梵钟敲出悠扬的梵音时,夕阳已经落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流寓吉安时所作,写于天宝五年(746)初夏,当时李白已52岁。诗题中的青龙阁即今吉安城南的青原山,是唐代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诗人乘舟至此,顿觉心境为之一爽,于是写下了这首小诗。
首句起势不凡,“一叶轻帆”四字,点染秋色,渲染氛围;“薄凉”,又暗示着天气之热,与下文“水之乡”相对应。次句直抒胸臆,说自己闲来无目的地漫游,喜爱这水乡景色。“却爱”、“水乡”二字,既表现了诗人游兴盎然,也透露出他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心情。第三句写景叙事。绿杨树成行,掩映着僧人说话的地方;红蓼花开,点缀着停泊在岸边的小船。一个“闻”字,将“僧语”、“红蓼”连缀起来,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第四句由“僧话”转入“客船”。两句之间,似断实连。“久慕”、“才到”两个短句,表明诗人对这清幽之地向往已久;“方知”二字,道出一个“才”字所蕴含的深意。“淡雅”二字,正是诗人在经过长期苦闷后对人生的一种体察、一种感悟,是他对于“清幽”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前四句写景叙事,都是从视觉角度入手。第五、六句则转换视角,由近及远。“凭栏远眺”一句承上启下。“浑忘返”三字,表明诗人完全被眼前的美景陶醉、吸引住了,以至于忘却归期。“梵磬声中”五字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闻。“已夕阳”三字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此诗写诗人登临青龙阁后的所见所感。全诗以景起,以情结,结构严谨,语言平易自然,清新明快,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