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乌不渡海,况复竞舟人。
投粽虚鱼鳖,抽蒲榜里邻。
长沙始能吊,异地更无亲。
风起江湖远,南湾一望津。
诗句解读与注释:
- 端阳 - 这是端午节的别称,农历五月初五。
- 群乌不渡海,况复竞舟人 - 比喻人们虽然努力,但往往难以成功(或到达目标),就如同乌鸦无法飞越大海一样,更不用说在竞赛中胜过其他竞争者了。
- 投粽虚鱼鳖,抽蒲榜里邻 - 端午时节,人们会投粽子给河中的鱼和鳖,而这里提到的“抽蒲”可能是指制作或使用蒲草等植物。这两句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活动。
- 长沙始能吊,异地更无亲 - 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归属感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他感到孤独和失落。
- 风起江湖远,南湾一望津 - 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看到远处的江湖水面宽广,而南湾则是他的家乡或曾经的居所,此刻只能远观而不能接近。
译文:
端阳时节,群鸟不能越过汪洋大海,更何况是那些竞逐船只的人们。端午时,我们会向河中的鱼和鳖投喂粽子,而在这里,我们使用蒲草制作食物。长沙是我能够祭奠的地方,但身处异地,我似乎失去了亲人般的联系。当风吹过宽阔的水天之际,远方的江湖显得那么遥远,我只能在南湾遥望那熟悉的河流与渡口。
赏析: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在外漂泊时的感受。首句“端阳”即端午节的简称,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也预示了后文的情感基调。第二句通过“群乌不渡海”这一形象的比兴,暗喻人们即使努力也无法跨越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随后的几行诗,则具体描绘了端午节时的风俗活动,如投食于鱼鳖和制作使用蒲草的食物等,这些活动不仅富有传统文化色彩,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喜爱。
最后两句“长沙始能吊,异地更无亲”,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因地理距离而产生的孤独感。这种情感在中国文化中很常见,尤其是在远离家乡的人心中。而末尾的“风起江湖远,南湾一望津”则以远景收束全诗,通过风起和江湖的广阔来象征诗人内心的宽广与深远的思念,而南湾则成为了他心灵的寄托和回忆。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