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炊残月挂西楼,树顶朝阳绿尚稠。
短短秋风才领略,困人烦暑又淹留。
【注释】
西楼:即西窗,指西屋的窗子。
残月挂西楼:月亮挂在西楼的窗外。
树顶朝阳绿尚浓:树叶上的露水还像早晨一样新鲜。
短短秋风才领略:一阵秋风刚吹过来,我刚刚感受到它的凉意。
烦暑淹留:酷热难耐。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西楼中,清晨时分,观赏着朝霞和秋叶,感受着凉爽的微风,但同时,也感受到了炎热的酷暑和烦躁的心情。全诗语言简练,富有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晨炊残月挂西楼,树顶朝阳绿尚稠。
短短秋风才领略,困人烦暑又淹留。
【注释】
西楼:即西窗,指西屋的窗子。
残月挂西楼:月亮挂在西楼的窗外。
树顶朝阳绿尚浓:树叶上的露水还像早晨一样新鲜。
短短秋风才领略:一阵秋风刚吹过来,我刚刚感受到它的凉意。
烦暑淹留:酷热难耐。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西楼中,清晨时分,观赏着朝霞和秋叶,感受着凉爽的微风,但同时,也感受到了炎热的酷暑和烦躁的心情。全诗语言简练,富有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中秋望月怀古,黄节《中秋望月有怀邓秋枚书寄藤村老屋》赏析 黄节,字晦闻,广东顺德人,清末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中秋望月有怀邓秋枚书寄藤村老屋》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描绘出一幅中秋佳节的壮丽画面,同时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1. 此夕高寒:“此夕”指的是这个中秋之夜,“高寒”形容天气寒冷。这里表达的是作者独自在清冷的夜晚
【注释】 万木号风一雁呼,大梁驱马问歧途。 江山无地分南北,种族于今杂汉胡。 唐土有君原不国,豫州能主岂为奴。 闻鸡未断燕云梦,忽过沙陀旧帝都。 万木号:形容树木众多,声音如号角一样。 大梁:《左传》中记载:“晋文公败楚于大隧”,大隧即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县。 驱马:骑马。 问歧途:指寻找道路。 唐土:唐朝国土。 原不国:指唐朝的皇帝,并不是一个国家。 豫州:指东汉末年割据河南一带的地方军阀。
【注释】 盆兰:把兰花养在盆里。 滋兰:指培育兰花。 十载:十年。 忽生:突然长出。 双茎:二根茎。 绿叶:绿色的叶片。 沆瀣(hàng xiè):古书中所说的神仙的饮料,即沆瀣水。 留沆瀣:指留下仙露。 化人:道家称仙人为化人。 陋室幽香远:简陋的居室中兰花的幽香传得很远。 媚我寒闺旧梦孤:形容兰花的美丽使作者感到寂寞、孤独。 佳种:好的花种。 秋江:秋天的江水。 奈:无奈。 所思殊
诗句释义 1 霜落高原草未凋,中州人物半萧条。 - "霜落":描述秋天的景色,霜降后草地变白。 - "高原":指的是广阔的山地或高地。 - "草未凋":说明草本植物依然保持着生机。 - "中州":指中国中部地区。 - "人物半萧条":形容中原地区的人民生活艰难,很多人生活不安定。 2. 战农不解虚移粟,非种当锄愧树苗。 - "战农":战争时期的农民,被迫参与战斗。 - "虚移粟"
春日海寺漫题(1903年) 社前无雨燕归迟,春暖棉花尽日吹。 大野草深鸣桔槔,梵宫云静锁葳蕤。 注释: - 社前:指寺庙附近或村庄的地方,没有下雨时燕子归来较晚,春天温暖时棉花一直被吹拂着。 - 大野草深:在广阔的田野里,草木茂盛。 - 鸣桔槔:使用桔槔这种工具来灌溉田地。 - 梵宫:佛教寺院。 - 葳蕤:形容树木茂盛或花草繁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季的田园景色和寺庙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上或自学时注意正确理解诗词的意思,然后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最后结合着具体诗句,联系作者的背景和注解进行分析,理解其意思及情感。 “桧柏风前立马悲,中原重到拜公祠。”意思是说在桧柏树旁,我停马悲叹,中原大地再次回到宋朝,我要来拜谒岳王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岳飞的崇敬和怀念,他怀着敬慕的心情来到岳王庙。
这首诗是诗人在1902年梅庄送别邓秋枚去海上时所作,表现了他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爱。 首句“此去江南定有诗”,表达了诗人对邓秋枚的祝福,希望他能够在江南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 第二句“梅花开处各天涯”,描绘了邓秋枚离开后的景象,梅花盛开的地方就是他们各自的天涯。这句诗寓意着友情的深厚,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友谊也不会改变。 第三句“客中元白交如水,海上冬青雪满枝”
注释: 八月二十八日破晓出长台关(1903年) 中原人物无刘祖,北陆关山走马牛。 独向伊川哀被发,未闻临邑访长头。 乡心迢递三千里,风俗华离十六州。 有日澄清吾岂敢,鸡声寒动九边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1903年八月二十八日破晓时从长台关出关时的即兴之作。 首联“中原人物无刘祖,北陆关山走马牛”表达了诗人对中原人物的怀念之情和对北方关山风光的喜爱。中原地区是中国的腹地,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注】伯牙,战国时晋国的善弹琴者;断虹:形容景色美丽。 1. 英雄心事托琴中,独访孤台过断虹。 - 英雄心事:指胸怀壮志的人的心事(这里指诗人自己)。 - 琴中:在琴里寄托了诗人的心意。 - 孤台:一座孤独的山岗。 - 断虹:一道美丽的彩虹。 2. 满地夕阳号朔雁,隔帘人影瘦西风。 - 号:呼喊声。 - 朔雁:北方来的大雁。 - 人影瘦:人的体态消瘦。 3. 秋花晚节多迟暮,古调今弹有异同。 -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感题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民族命运的感慨。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及其含义注释: 1. 茫茫八百年间事,起陆龙蛇日泯棼: - “茫茫”意为广阔无边,“八百年”指漫长的历史时期。“起陆”指的是开始行动或崛起,“龙蛇”比喻有才能的人。“泯棼”意味着混乱、混沌。整句的意思是在漫长的历史中,有才能的人物逐渐崛起,打破了之前的混乱局面。 2. 岁月忍编黄帝历
新月 向圆新月一弯开,可奈人生老莫回。 郁勃瓶花能乱性,手焚香麝看成灰。 译文: 新月初上,如弯钩的银色月亮刚刚升起,可惜人生不能回到过去。 郁勃的花瓶会扰乱人的本性,手烧香和麝香都会让人变成灰烬。 注释: 1. 「向圆新月一弯开」:描述的是新月的形状。 2. 「可奈人生老莫回」:表达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哀。 3. 「郁勃瓶花能乱性」:形容花瓶中的花朵会干扰人的情绪。 4. 「手焚香麝看成灰」
【注释】: 1. 曼殊遗画: 指王维的《辋川图》。王维是唐代诗人,也是画家。他的画作以山水为主,诗与画相得益彰。 2. 一老僧背夕阳扫落叶: 描述一个老僧人的背影和夕阳下的落叶。夕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落叶则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3. 三十年前同寓江楼写以诒予者: 三十年前,我和这位朋友曾在江楼共度时光,并写了这首诗赠给他。 4. 题语属秋枚代书: 这句话的意思是,题目是让我的朋友秋枚代笔写下的。
【注释】 黄眉:指燕子,因黄黑相间而得名。 白两脚:指燕子的尾巴。 黑头:指燕子的头部。 青数枝:指杨柳。 翠羽:指鸟的羽毛,这里指蝴蝶。 燃爆竹:指放鞭炮。 日燃爆竹坐弹棋:指在放鞭炮和下象棋之间,用时间来消磨,使群虫(即蝴蝶)没有时间飞起来。 弹棋:一种两人对局的棋类游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通过对比手法
注释: 北海子月下:在北海的院子里,月光下。 明月何曾喻此情,人间俯仰觉情生。 明月如何能够比喻这种情感呢?人在世间,忽上忽下,忽然觉得有感情了。 秋来养菊殷勤意,不及湖荷忆昨行。 秋天来了,我忙着养菊花,但是比不上去湖里看荷花时的感慨和回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首句“明月何曾喻此情”,诗人以明月为引子
《送唐天如南归》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其内容为:乱中来见岂寻常,对语经旬别更伤。莫作杜陵归蜀计,本无人识浣花堂。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1. 乱中来见岂寻常,对语经旬别更伤。 - “乱中”指的是混乱或动荡的时期。 - “来见”表示见到,这里可能是说在动荡期间遇到了唐天如。 - “岂寻常”表示非常不一般,强调这次见面的特殊意义。 - “对语”指的是谈话或对话,“经旬”表示经过很长时间
【注释】 闲:指闲暇时。砭(biàn):用刀割肉,比喻指出缺点错误。订:纠正。愚顽:指愚昧、顽固的人。启争:开启争辩。嚣(xiāo): 喧哗;吵嚷。惟恐:唯恐。伊川:即程颢、程颐。伊,地名,在今河南洛阳西南。一念:一点念头。于人:对人,对别人。绝不轻:一点也不轻易放过。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句是第一联,第二句是第二联,第三句是第三联,第四句是尾联,每句七个字,共四句。整首诗的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