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涛卷地朔风哀,绝塞关河一望开。
落日远沈辽海去,春光遥度蓟门来。
短衣匹马残年志,白发丹心老将才。
故李将军今在否,万山高处有荒台。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松涛卷地朔风哀,绝塞关河一望开。    
落日远沈辽海去,春光遥度蓟门来。    
短衣匹马残年志,白发丹心老将才。    
故李将军今在否,万山高处有荒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站在盘山之巅,眺望远方的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岁月和历史的深刻感慨。

首句“松涛卷地朔风哀”描述了松涛声势浩大,仿佛能席卷整个大地,而北风吹过,带着凄凉之感。这既表现了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第二句“绝塞关河一望开”,则是诗人的视野所及,他看到了遥远的边疆,关河(指边塞)一览无余。这种景象开阔而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第三句“落日远沈辽海去”,则进一步拓展了视野,夕阳西下,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辽海的尽头。这里既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又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第四句“春光遥度蓟门来”则转入对春光的描写,虽然春天还未完全到来,但蓟门的景色已经渐渐清晰起来。这里的蓟门,既是地名也是象征,代表着家乡的方向和希望。

第五句“短衣匹马残年志”,诗人身着简陋的衣服,骑着马,表现出一种不羁和坚毅的风貌。这既是对自己生活的写照,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挑战。

第六句“白发丹心老将才”,则转向对自己的评价。虽然年岁已高,但内心依然保持着一颗赤诚的心和不凡的才能。这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末句“故李将军今在否”,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李广。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怀念这位历史人物,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敬仰。

最后一句“万山高处有荒台”,则是诗人的一个设想,想象在那遥远的高山之上,是否还有一座荒废的台子。这既是一种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游子在盘山之巅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历史、家乡和人生的深深思考。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空间,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