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斯地异前时,学化端由治化施。
文甲修成人益奋,争夸良吏是贤师。
曹仁宪(1498年-1560年),字敬之,号东川居士,四川荣县人。明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在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侍读等职,后因直言进谏被贬至贵州。
译文:
文人学士的学问和品行与众不同,他们的学问都是通过治理国家来培养的。他们文采飞扬,才华横溢,争当良吏是他们的贤师。
注释:
- 曹仁宪:明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 斯文斯地异前时:文人学士的学问和品行与众不同,他们的学问都是通过治理国家来培养的。
- 学化端由治化施:他们的学问都是通过治理国家来培养的。
- 文甲修成人益奋:他们的文采飞扬,才华横溢。
- 争夸良吏是贤师:他们争当良吏是他们的贤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文人学士的文章,诗中的“学化端由治化施”表达了文人学士的学问都是通过治理国家来培养的。这里的“治化”可以理解为治国理政,而“学化”则是指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这种观点强调了知识和能力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诗中的“文甲修成人益奋”则描绘了文人学士们文采飞扬、才华横溢的形象。这里的“文甲”可以理解为文才出众,而“修成”则是指修养和成就。诗人通过这些形容词来赞美文人学士们的才华和成就。
最后两句“争夸良吏是贤师”则表达了文人学士们争相成为良吏的愿望。这里的“争夸”可以理解为竞争和夸耀,而“良吏”则是指好的官员。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文人学士们希望成为优秀的官员,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文人学士们的赞美,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成就,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追求知识和进步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