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鼎
秋感 将材漫数大东沟,忠信堪从十室求。 末秩竟甘包马革,侯封合让烂羊头。 弹飞金铁多摧臂,炮洞心胸尚怒眸。 为问三貂先伏法,泉台相见定含羞。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慨。首句“将材漫数大东沟”意味着作者在思考如何运用自己的才能在大处着眼,寻找可以施展的广阔空间。“忠信堪从十室求”表明忠诚正直的品质值得在众多人中去寻找并加以推崇。 接下来的两句诗“末秩竟甘包马革
【注释】 南军:指南方的抗清军队,即明末的“抗虏军”。过中秋:已过了中秋节。械尽粮虚:武器用完了,粮食也吃完了。“械”指武器,“粮”指食物。楚囚:战国时楚国被灭后,屈原被流放,在沅水一带,常以泪洗面,形容憔悴,后人遂用“楚囚”来形容因受冤屈而忧愁憔悴的样子。火箭已穿鹅卵鼻,霜旗莫蔽凤皇头:箭矢穿透了鹅卵石,寒霜覆盖了旗帜。“霜”指秋霜。“凤皇”(凤凰)头:凤凰的头部,这里比喻官衔或头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时事真教唤奈何,岛民亿兆覆巢窠。 这句诗的意思是“时事真是让人难以承受啊,岛民们像鸟一样在巢中翻来覆去”。这里的“时事”指的是当时的社会状况,而“岛民”则是指居住在岛上的人们。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的感慨。 2. 两年迁徙恩原厚,九法更张令太苛。
注释: 皕:指宋朝,宋朝在位的皇帝是宋徽宗。十三年:从北宋灭亡到南宋建立的13年时间。 载版图:指占有了大片国土。 一朝:一瞬间。 轻弃误庸夫:轻视和抛弃了那些平庸的人。庸夫:无能之辈。 蚍蜉(pí fú):蚂蚁。 智小:智慧小,比喻能力低微。 偏摇树:比喻蚍蜉虽小,但能动摇大树。 虮虱(jí shì):虱子。虮,一种寄生虫,形似蚕虫,头呈黑色,身体细长,有两对翅膀。形微:形状小。善啮肤
诗句解析 1 扬镳击楫各言归:扬镳(扬镳,意为扬起马嚼子的金属部分)和击楫(击楫,意为敲打船桨)是古代离别时常用的动作。这句话的意思是各自扬镳击楫告别,准备回家了。 2. 道有纶音不敢违:纶音是比喻朝廷的旨意,表示不敢违背。意思是说,即使知道有朝廷的命令在背后,也不敢违背。 3. 去卫袍存由也缊:去卫袍是离开卫国的衣物,由也缊是织布时使用的丝线。这句诗意味着虽然离开了旧有的舒适环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畋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重来正与夏相期,地僻衙荒暑不知。 为筑崇祠翻祀典,欲增私乘采风诗。 方欣事简同山县,渐觉时艰遍海湄。 咫尺传闻侔目击,伤心人谱断肠词。 逐句翻译及赏析: 1. 重来正与夏相期,地僻衙荒暑不知。 - 译文:再次归来正好与夏天相遇,远离繁华的衙门和炎热的暑气。 - 注释:此处“重来”表示诗人又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正与夏相期”表明诗人在这时正好遇到夏天
解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消夏诗成墨未干”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天完成了自己的诗歌,然而诗作尚未完成就被秋天的凉意所打断。 2. “秋风吹动泪阑干” 秋风带来了凄凉的感觉,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情感,以至于泪水难以自持。这里的“阑干”,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悲伤或流泪的意象。 3. “正欣辽左连城返” 此处描述的是北方边境地区(辽左)的城池正在恢复之中
诗句释义 1 厅斋消夏 - 这四个字描述了一个夏天的室内场景,可能是在描述一个文人雅士在家中度过炎热夏日的情景。 2. 竞传唐俭是奇材 - 唐俭是一个历史上的人物,这里可能是指他的才华被人们传颂。"奇材"通常指的是非常出色或有特殊才能的人。 3. 局面翻新自主裁 - 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人有能力改变或改善局面,而不需要他人的许可或批准。 4. 露布已令神鬼泣 -
厅斋消夏 一夜鲸波澳底生,鸡笼天险竟虚名。 妖氛明灭连南雅,巨室迁移到上卿。 恢复空传新竹县,孤悬难救九芎城。 划溪为守何人主,苗栗无端亦棘荆。 注释: - 一夜鲸波澳底生:一夜之间鲸鱼在澳底生出新生命。 - 鸡笼天险竟虚名:像笼子一样的天险,最终只留下虚名。 - 妖氛明灭连南雅:妖气时隐时现,仿佛连接着南方的雅州。 - 巨室迁移到上卿:巨大的家族迁移到了上卿的地位。 - 恢复空传新竹县:恢复后
诗句解释与翻译: 1. 七鲲门户本深严,况复将军坐蔺廉。 - 这两句描述了一个深严的防御环境,以及将军的威严。 - 注释:七鲲门户,指严密的防守和警戒。 - 译文:这个防御体系本来就很严谨,更何况是将军亲自坐镇。 2. 狐鼠屏声敛牙爪,鳄鲲延首受刀镰。 - 描述了狐狸和老鼠在安静中隐藏其本性,而鳄鱼和大龟则低头接受攻击。 - 注释:屏声敛,意思是收敛声音,表示安静。 -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