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已授书,励志非不早。
惊忧百无成,未壮心已槁。
犹随弃繻生,西逐长安道。
惜无蜀道篇,惊喜倾贺老。
徒乘弱水舟,不见仙人岛。
金光何时拾,愁多讵能扫。
旋游吴越去,子兮中似捣。
千岩自此寻,万壑从今讨。
相期阮与刘,共入天台好。

诗句解析:

  1. 束发已授书,励志非不早。
  • “束发”指的是古代成年男子在头发扎成发髻后开始学习礼仪。这里的“授书”指的是接受教育或学习。
  • “励志”表示立志做某事。
  • “非不早”表明并非没有机会或不是没有时间。
  1. 惊忧百无成,未壮心已槁。
  • “惊忧”表达了担忧和忧虑。
  • “百无成”意味着许多事情都没有成功。
  • “未壮心已槁”形容内心的雄心壮志已经消磨殆尽。
  1. 犹随弃繻生,西逐长安道。
  • “弃繻”可能是指放弃或丢掉某种东西。
  • “生”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生活、存在或继续前进。
  • “西逐长安道”指的是向西追赶通往长安的道路。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都城,这里可能指的是追求功名或仕途。
  1. 惜无蜀道篇,惊喜倾贺老。
  • “惜无蜀道篇”意味着遗憾没有《蜀道难》那样的诗歌来记录自己的经历。
  • “贺老”可能指的是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有深厚的交情。
  1. 徒乘弱水舟,不见仙人岛。
  • “弱水”是一种传说中的河流,据说非常浅而宽,不能渡过去。
  • “仙人岛”可能指代神仙居住的地方。
  1. 金光何时拾,愁多讵能扫。
  • “金光”可能指的是金银财宝,或者指代希望的光芒。
  • “讵能扫”表示怎么能扫除或消除。
  1. 旋游吴越去,子兮中似捣。
  • “吴越”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和越国,后来泛指江南地区。
  • “子兮中似捣”可能是指某人的心中就像被捣碎一样,无法平静。
  1. 千岩自此寻,万壑从今讨。
  • “千岩”可能指的是连绵不断的山崖。
  • “万壑”可能是指无数沟壑。
  • “自此寻”和“从今讨”表明从现在开始去寻找和探寻。
  1. 相期阮与刘,共入天台好。
  • “相期”表示约定或期望。
  • “阮与刘”可能是指阮籍和刘琨,两人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 “天台”可能指的是天台山,位于浙江省,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
  • “共入天台好”表示期待着和阮籍、刘琨一起在天台山相聚。

译文:
年轻时就读书,立志做学问并不晚。
但担忧忧虑太多,却未能有所成就,
心中雄心勃勃,却早已消磨无存。
只能跟随着别人的生活,追随着长安的道路。
可惜没有像《蜀道难》那样的诗篇来记录我的历程。
只能空有一腔热情,却不能驱散心中的忧愁。
只能追随他人的脚步,寻找那些未知的地方。
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如同被捣乱一般。
从此刻起,我将离开吴越之地,追寻那未知的千岩和万壑。
我期待着和阮籍、刘琨这样的贤人君子,一同进入天台山的好地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