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徒黄鹤乘云去,不见崔郎与谪仙。
今古登临同怅望,后先凭吊一茫然。
但闻江上数声笛,吹落梅花何处边。
我欲飞觞尽高兴,醉呼明月照晴川。
黄鹤楼
岂徒黄鹤乘云去,不见崔郎与谪仙。
今古登临同怅望,后先凭吊一茫然。
但闻江上数声笛,吹落梅花何处边。
我欲飞觞尽高兴,醉呼明月照晴川。
译文:
难道只有黄鹤才能乘云而去吗?我看不到你崔郎和那位被贬的仙人了。
古今之人都在此地感叹,后人凭吊前人感慨万千。
只见江上传来了数声悠扬的笛声,吹散了梅花飘落的地方在哪里呢?
我要畅饮美酒来表达我的高兴之情,我大声呼叫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晴朗的江面。
注释:
- 黄鹤:指传说中的黄鹤山,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传说这里常有黄鹤飞来飞去。
- 崔郎、谪仙: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李白曾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被赐金放还。
- 今古:指古代和现代。
- 登临:登山并临视高处以观览景色。
- 怅望:因思念而叹息或遥望。
- 后先:前后,指过去和现在。
- 凭吊:凭吊古人遗迹或凭吊死者。
- 江上:长江之上。
- 数声:形容声音稀少。
- 梅花:指梅花洲。位于黄鹤楼西南长江中,相传为屈原投江自沉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它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登楼时的豪情壮志。全诗共五句,每句话都充满了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首先,第一句“岂徒黄鹤乘云去”,表达了诗人对黄鹤楼的向往之情和对黄鹤飞去的惋惜之意。接着,第二句“不见崔郎与谪仙”,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名人李白和屈原的怀念之情。接下来,第三、四句“今古登临同怅望,后先凭吊一茫然”进一步强调了黄鹤楼的历史地位和诗人的豪情壮志。最后一句“但闻江上数声笛,吹落梅花何处边”则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全诗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深沉,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