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长已历八九折,析击犹闻四五更。
凉风吹衣抱衾卧,残月在树啼乌声。
东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点两点星。
腐儒饥寒苦相迫,驱车自唱行行行。

译文:

堤岸蜿蜒曲折八九回,击柝声尚能听见四五回。

凉风吹动衣襟怀抱着被子睡,残月挂在树头乌鸦在啼。

东方欲明天色还未亮,北斗星只有三点两点光。

穷愁困厄迫得我饥寒交加,驱车自唱行行行。

注释:

  • 堤长已历八九折:形容堤岸曲折蜿蜒,走过了八九处弯道。
  • 析击犹闻四五更:指深夜里敲击更鼓的声音仍然能听到四五回。
  • 凉风吹衣抱衾卧:形容夜晚的凉风习习,诗人感到寒冷,抱着被子躺下休息。
  • 残月在树啼乌声:指月亮已经快要落山,而乌鸦却在树上鸣叫。
  • 东方欲明未明色:描述黎明前的景象,东方的天空虽然即将破晓,但天色仍旧暗淡。
  • 北斗三点两点星: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三个点和两点,这里用来比喻天边稀疏的星辰。
  • 腐儒:指贫穷、学识浅薄的人。
  • 饥饿和寒冷:形容生活贫困和身体受寒的状况。
  • 行行行:表示诗人内心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不断重复“行行行”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与彷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穷书生在旅途中的经历。首句“堤长已历八九折,析击犹闻四五更”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旅途中漫长曲折的堤岸和深夜时分仍能听到的打更声,反映了作者长途跋涉的辛劳和不易。接着两句“凉风吹衣抱衾卧,残月在树啼乌声”具体描绘了诗人在冷风中抱着被子入睡的情景,以及对即将破晓却依旧昏暗的天空和乌鸦叫声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助。

后三句“东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点两点星”通过对黎明前的景色描写,暗示了时间的紧迫和旅程的艰辛。而“腐儒饥寒苦相迫,驱车自唱行行行”,则揭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困苦与无奈。诗人通过反复吟唱“行行行”来表达自己对于未来道路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无力感。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既反映了作者个人的生活状态,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困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