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略清谈领搢绅,中书堂上太平身。
极知气数天公事,焉用安危社稷臣。
夷甫远筹营兔窟,季鹰秋兴忆鲈莼。
过江名士知谁在,太息夷吾一辈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有感五首》之一。全诗如下:

庙略清谈领搢绅,中书堂上太平身。    
极知气数天公事,焉用安危社稷臣。    
夷甫远筹营兔窟,季鹰秋兴忆鲈莼。    
过江名士知谁在,太息夷吾一辈人。    
  1. 诗句释义
  • “庙略清谈”:指政治策略上的辩论和讨论。
  • “领搢绅”:指的是官员们聚集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 “中书堂上太平身”:中书省是唐朝政府的重要部门,这里指官员们在中书省讨论国家大事时,似乎都成了太平时代的人物。
  • “极知气数”:明白知道天命或天数。
  • “焉用安危社稷臣”:为何还需要那些能够保障国家安定的大臣呢?
  • “夷甫远筹营”:三国时期,司马徽对诸葛亮说“卧龙凤雏皆得其主”,这里的“夷甫”可能是司马徽的别号,他在这里可能是在为诸葛亮出谋划策。
  • “季鹰秋兴忆鲈莼”:季鹰是晋朝的张翰,他在洛阳时思念家乡的美食——鲈鱼和莼菜,后来辞官回家。这里的“季鹰”可能是指张翰,他在秋天的时候想起了鲈鱼和莼菜。
  • “过江名士”:江南的文人。
  • “太息夷吾”:叹息像伊尹、管仲这样的贤臣,他们辅佐了商汤、周武王等君王建立了伟大的功绩。
  1. 译文
    在中书堂上,官员们清谈天下,仿佛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然而,他们知道天命和天数,为什么要依赖那些能够保护国家的大臣呢?三国时的司马徽曾对诸葛亮说“卧龙凤雏皆得其主”,这里的“夷甫”可能是司马徽,他在为诸葛亮出谋划策。晋朝的张翰在秋天怀念家乡的美食——鲈鱼和莼菜,而我们这些江南的文人,又能做些什么呢?叹息像是伊尹、管仲这样的贤臣,他们辅佐了商汤、周武王等君王建立了伟大的功绩。
  2.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所作,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和不满。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中书堂上官员们的清谈,以及他们对于天命和天数的态度。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那些能够拯救国家、辅佐明君的贤臣的怀念。这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