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形胜待潮生,鼙鼓逢逢望欲惊。
正是桃花春破浪,俨然瀛岛雨翻城。
当时窃国悲浮瘴,此日长年认荡缨。
竞说王师平寇日,海门如雪势峥嵘。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军事家戚继光的《春潮》。
鹿耳春潮
天然形胜待潮生,鼙鼓逢逢望欲惊。
注释:鹿耳山上的春天来临,大自然的美景等待着潮水的上涨而生,而战鼓的声音则让人望而生惧。
赏析:诗中描绘了鹿耳山春天的美景和战鼓声带来的紧张气氛。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景象的描绘,展示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对比,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正是桃花春破浪,俨然瀛岛雨翻城。
注释:桃花盛开的时候,春潮冲破波浪,仿佛是瀛洲岛的雨水翻涌在城中。
赏析:这里的“桃花”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春潮冲破波浪,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瀛岛雨翻城则是对战争结束的赞美。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当时窃国悲浮瘴,此日长年认荡缨。
注释:当时我们国家被外敌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今我们终于战胜了敌人,可以安享太平盛世。
赏析:这里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历史的思考。他回忆起当年国家的不幸遭遇,感叹人民的苦难;同时他也为自己能够战胜敌人、保卫国家感到自豪和欣慰。
竞说王师平寇日,海门如雪势峥嵘。
注释:现在大家都在谈论我们的王师如何平定叛乱,就像海门下雪一样壮观而壮丽。
赏析:这里的“王师”指的是戚继光领导的抗倭军队。诗中提到“竞说王师”,表明人们都在称赞王师的英勇和胜利。而“海门如雪势峥嵘”则形象地描绘了海门下雪的情景,展现了战争胜利的喜悦和人们对和平的期待。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引子,引出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诗中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历史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