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两崖分,中通路一线。
人马鱼贯来,去来厄捘腕。
捘腕犹可避,马碍岂容旋。
出门戒欲速,崖口伫少间。
少间一仆下,疾行呼不来。
徐徐山辎入,壁上绣古苔。
【解析】
此诗为《自黄县至宁海州道中作》。这首诗是作者在黄县至宁海州的路上所写,描写了途中的险阻。首句点明地点,次句点出险阻,三、四句写人马行于险途,五、六句写马受惊,七、八句写自己谨慎行走。末四句写山辎车缓慢进入,壁上有古苔。全诗用词简练,语言质朴,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
绝壁两崖分,中通路一线。
人马鱼贯来,去来厄捘腕。
捘腕犹可避,马碍岂容旋。
出门戒欲速,崖口伫少间。
少间一仆下,疾行呼不来。
徐徐山辎入,壁上绣古苔。
赏析:
“绝壁两崖分,中通路一线。”这两句写出了山路的险峻,前一句写山崖分立,后一句写中间只有一条小路。
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峭拔险峻而又崎岖不平的山峰图,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人马鱼贯来,去来厄捘腕。”这句写行人和马匹都像游丝一样地通过,走的时候也像被拉紧的手腕一样地挣扎着。“鱼贯”是形容人马行列整齐的样子。这里既写出了道路之窄,又写出了行进之艰难;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感受,又表现出诗人的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捘腕犹可避,马碍岂容旋。”这两句写出了马儿在狭窄的道路上受到障碍物的影响而动弹不得,只能拖曳着人的手臂向前行进。这是对前面一句的进一步补充,说明道路之难,行人不得不小心翼翼。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行人艰难的行进过程,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里阶级压迫的现实。
“出门戒欲速,崖口伫少间。”“欲速”与“少间”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了诗人急于求成的思想性格。“出门戒欲速”,表明诗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崖口伫少间”则说明他并没有立即离开,还在悬崖的边缘停留片刻,以便观察情况。这一细节描写,更充分地说明了诗人的性格特征。诗人在遇到险阻的情况下,不是一味地蛮干,而是先停下来仔细观察形势,再决定是否继续前进。这种处变不惊、沉着冷静的态度,正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的人应有的品格。
“少间一仆下,疾行呼不来。”“仆”是仆人的意思,这里指诗人的随从。“疾行”是指诗人急匆匆地赶路。“呼不来”是因为山路狭窄、险峻,诗人怕耽误时间而加快脚步,以致连仆人也叫不回来。这里既写出了诗人急于求成的心理,又写出了山路之艰险。“呼不来”这个细节描写,更有力地突出了山路之险。
“徐徐山辎入,壁上绣古苔。”“徐徐”,慢慢地,慢条斯理的样子。“辎”,古代的一种大车。“壁”即崖壁,“绣”,形容墙壁上的苔藓颜色鲜艳。“古苔”指的是山上生长的苔藓。这些细节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景象。
“徐徐山辎入,壁上绣古苔。”这句诗既写出了山路的艰险,又写出了环境的幽静、美丽。“徐徐”写出了山辎车行驶的平缓、平稳的特点,给人以舒适、惬意的感受;“壁上”二字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崖壁之上,从而让人感到一种新奇、刺激的感觉。“绣古苔”则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起来。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写得十分精炼。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准确地描绘出了山路的险峻、环境的幽静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读后仿佛置身于其中,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