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雨气近黄昏,过客分明说雁门。
鸿雁几时来此地,烟云终日闭孤村。
盘空路作惊蛇去,入险山如渴鹿奔。
遥望前头深峡里,微茫残霭数声猿。
雁门烟雨
蒙蒙雨气近黄昏,过客分明说雁门。
鸿雁几时来此地,烟云终日闭孤村。
盘空路作惊蛇去,入险山如渴鹿奔。
遥望前头深峡里,微茫残霭数声猿。
译文:
蒙蒙的雨气接近黄昏时分,过路人清晰地说起了雁门这个地方。
鸿雁什么时候来到这个地,烟雾和云层整天遮住了这个孤独的村庄?
盘旋的道路像蛇一样蜿蜒曲折,险峻的山路如同干渴的鹿群狂奔。
远远望去前方的深峡谷中,微弱的雾气里传来几声猿猴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雁门的景象,蒙蒙的雨气让天空显得更加阴沉,而黄昏时分的光线使得景色更加朦胧。过客们在谈论着雁门这个地方,这可能是因为雁门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或者是因为雁门的风景让人难忘。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雁门的自然环境。“鸿雁几时来此地”,表达了作者对鸿雁何时会飞临此地的好奇和期待。而“烟云终日闭孤村”则描绘了雁门村的宁静与孤独。这里的烟云可能是指周围的自然景观,也可能是比喻人的心情或状态。
接下来的句子转向了对雁门道路和山势的感受。“盘空路作惊蛇去”,描绘了山路盘旋曲折,如同蛇一般在山谷中穿行。这种描述既形象又富有动态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道路的险峻和曲折。“入险山如渴鹿奔”,则是将山路比作渴鹿,表现出人们急于攀登、急迫的心情。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对远处峡谷和山中的景色的观察。“遥望前头深峡里”,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向远方眺望的感觉。“微茫残霭数声猿”,则描绘了峡谷中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在这片寂静之中偶尔传来的猿猴叫声。
这首诗通过对雁门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