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庙臣工只两途,忤珰取祸附珰污。
华亭避世朝班里,秋水闲鸥半有无。
咏史·熹庙臣工
熹庙臣工只两途,忤珰取祸附珰污。
华亭避世朝班里,秋水闲鸥半有无。
此诗为明代文人靳荣藩所作,描绘了历史上宫廷中的权力斗争与隐逸生活之间的对比。诗中“熹庙”指的是明代的朱祁镇皇帝(明宣宗),而“华亭避世”则是用来形容一些官员选择在朝中隐退,过一种远离权力中心的生活。
首句“熹庙臣工只两途”,指出朝中的官员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直言进谏而被皇帝疏远(即“忤珰”),另一种则是因为追随皇帝而获得宠信(即“附珰”)。这种表述反映了作者对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深刻洞察。
第二联“华亭避世朝班里”,描绘了那些选择隐居的人,他们像秋天的水一样,悠闲自在地生活在皇宫的一隅。这里,“华亭”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地名或象征性地点,代表着隐居和超脱世俗的意境。
第三联“秋水闲鸥半有无”,则通过对秋水和闲鸥的描述,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微妙的哲理——即使是最自由自在的飞翔,也逃不出水面的约束;即使是最淡泊明志的人物,也无法完全摆脱尘世的影响。
此诗通过对比宫廷内的激烈斗争与外界的隐逸生活,反映出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描绘了历史事件,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政治和自然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