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退孤城尚岿然,凄凄霜淞白迷天。
岂无荆棘遗寒朗,更恐萑蒲戴阙宣。
转戍已经三岁久,乱离难得一家全。
虎班突骑屯江上,乘胜应须荡八埏。
【注释】
- 贼退孤城尚岿然:贼兵撤退后,我方孤城依然屹立不倒。
- 凄凄霜淞白迷天:寒气逼人,霜淞覆盖着大地,一片银白色迷漫在天际。
- 岂无荆棘遗寒朗:难道没有荆棘丛生在寒冷的旷野里吗?
- 更恐萑蒲戴阙宣:更担心那些像芦苇和蒲草一样茂盛的草木遮挡着宫门。
- 转戍已经三岁久:驻守此地的部队已经三年没有调遣了。
- 乱离难得一家全:国家动乱,百姓离散,很难有一个家庭能保全。
- 虎班突骑屯江上:虎贲勇士和突骑都驻扎在长江之滨。
- 乘胜应须荡八埏:乘胜追击应该扫平这方圆八百里的广大区域。
【赏析】
这首诗作于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当时唐僖宗正逃往四川,途中经过夔州,作者任刺史。这首诗是诗人对夔州的感怀之作。诗中描绘了夔州山城的险固、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国家的动乱局面,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联“贼退孤城尚岿然,凄凄霜淞白迷天”写夔州山城的险固和人民的苦难。诗人用“孤城”形容夔州山城的地势险要,“惨凄霜淞”则描绘了霜淞的景象,既写出了夔州山城的险峻,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颔联“岂无荆棘遗寒朗,更恐萑蒲戴阙宣”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人认为,尽管蜀地有如荆棘般的险阻,但他依然坚信自己能够平定叛乱,恢复国家的统一。然而,他也深感忧虑,害怕叛军会趁机侵犯蜀地,威胁到国家的安全。
颈联“转戍已经三岁久,乱离难得一家全”则反映了国家动乱带来的影响。诗人感慨地说,驻守于此的部队已经三年没有调遣了,而国家的动乱也使得许多家庭无法保全自己的家业。
尾联“虎贲突骑屯江上,乘胜应须荡八埏”则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信心。他希望利用这次胜利的机会,乘胜追击,彻底荡平叛乱势力,恢复国家的安宁。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