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生残夜惊心早,愁入中年熟睡难。
呜咽角声倚枕坐,微茫窗色掩灯看。
前村人语霜华白,远树霞明海气寒。
闻道高堂初罢宴,锦衾红烛夜漫漫。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感怀之作,以秋夜起早的凄凉景象抒写愁情。
前两句“秋生残夜惊心早,愁入中年熟睡难。”是说秋天来临,在残夜中醒来,心中感到惊惧。这惊惧并非由于秋夜本身,而是由于自己到了中年,对生活、事业已无所作为。后两句“呜咽角声倚枕坐,微茫窗色掩灯看。”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心情。“呜咽”是风吹树声,这里借指角声;“倚枕坐”是说诗人倚着枕头坐着,似乎在倾听那凄厉的角声,又似乎要借助那清冷的角声来驱散心中的寒气。“微茫窗色掩灯看”句,则说明诗人在听角的同时,也借着灯光,在朦胧中观察外面的世界。
第三联:“呜咽角声倚枕坐,微茫窗色掩灯看。”
第四联:“前村人语霜华白,远树霞明海气寒。”
尾联:“闻道高堂初罢宴,锦衾红烛夜漫漫。”
全诗四联,每联四句,共八句。第一联和第三联写景,第二联抒情(兼写景),第四联抒情(兼写景)。前三联写景,都是用视觉感受,而第四联写景则用听觉感受。这样一写一不写,使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感情更为细腻。
“秋生残夜惊心早,愁入中年熟睡难。”是说秋天来临,在残夜中醒来,心中感到惊惧。这惊惧并非由于秋夜本身,而是由于自己到了中年,对生活、事业已无所作为。
“呜咽角声倚枕坐,微茫窗色掩灯看。”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心情。“呜咽”是风吹树声,这里借指角声;“倚枕坐”是说诗人倚着枕头坐着,似乎在倾听那凄厉的角声,又似乎要借助那清冷的角声来驱散心中的寒气。“微茫窗色掩灯看”句,则说明诗人在听角的同时,也借着灯光,在朦胧中观察外面的世界。
“前村人语霜华白,远树霞明海气寒。”是说听到前面村里传来阵阵寒霜落地的声音,远处的树木上飞动着绚丽的朝霞,海面上蒸腾着寒冷的水汽。这两句描写了一幅秋日山村的图景,使人联想到了杜甫《秋兴》中的“晓看红叶莫深嗟,转首秋光难再赊”,“山雨欲来风满楼”,以及范仲淹《苏幕遮》中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等名句。这些作品都是描写秋日景色的名篇佳作,但都比不上本诗写得好。
最后一句是:“闻道高堂初罢宴,锦衾红烛夜漫漫。”意思是说听说您已经结束宴会,现在正坐在锦衾之中,红烛摇曳,彻夜不眠。这句诗是说作者听到主人已经结束宴席,便知道主人一定是因为思念自己而睡不着觉,于是自己也只好陪着主人一起熬夜,等待天亮。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秋天的夜晚,表达了作者因年老而感到悲凉、孤独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