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雨多风别有天,人稠地瘠海为田。
浮松沙碛无禾稼,零落根株是爨烟。
土产固难资罄室,石尤况复阻商船。
空中讶撒盐如絮,岛畔浑忘钓有筌。
转徙伤心增困蹙,生涯偻指半颠连。
非关珠桂居奇积,却有蘼芜献早鲜。
无米作炊夸巧妇,如伤在念使君贤。
救荒有道筹三便,利济为怀计万全。
手示谆谆通贷急,羽书亟亟告灾偏。
指囷公自输兵谷,集腋人皆解俸钱。
审户首严贫极次,赒饥躬必善周旋。
穷檐已惬更生愿,黉序咸欣得路先。
桃李满门培旧种,輶轩散帙订新编。
福星处处瞻依切,生佛家家顶礼虔。
骥足匪遥趋魏阙,鸿勋不泯树瀛堧。
竹林我亦依棠荫,巴里音偕茇舍传。
诗句解读与赏析:
第一段:“少雨多风别有天,人稠地瘠海为田。”
- 注释:虽然天少雨且风多,但人们依然面临艰难的生活条件。这里的“地瘠”意味着土地贫瘠,不适合耕种;“海为田”则说明沿海地区的人们以海洋为生。
- 赏析:开篇即描绘了一种艰苦的生活环境,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关注。
第二段:“浮松沙碛无禾稼,零落根株是爨烟。”
- 注释:在风沙肆虐的地方,连生长植物的土壤也变得贫瘠,原本茂盛的树木和庄稼现在只剩下了枯枝败叶。
- 赏析:此句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以及这种环境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三段:“土产固难资罄室,石尤况复阻商船。”
- 注释:当地的特产不足以维持家庭生活,而且石头还常常阻碍商船的通行。
- 赏析:这两句揭示了当地经济的困境,以及交通不便给商业活动带来的困难。
第四段:“空中讶撒盐如絮,岛畔浑忘钓有筌。”
- 注释:空中飘洒下的雪花像棉絮一般,而岛上的人们却忘记了钓鱼时所用的鱼钩。
- 赏析:这两句诗用自然景观比喻人们的生活状态,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又反映了人们生活的艰辛。
第五段:“转徙伤心增困蹙,生涯偻指半颠连。”
- 注释:由于频繁的迁徙和生活的压力,诗人感到更加困顿和沮丧。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因环境恶劣和生计艰难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第六段:“非关珠桂居奇积,却有蘼芜献早鲜。”
- 注释:尽管不是出于贪图富贵的目的,但这里还是有人为了生计而做出一些牺牲,甚至献上了珍贵的草木。
- 赏析:这句话暗示了即使不是出于贪婪,人们也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一些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
第七段:“无米作炊夸巧妇,如伤在念使君贤。”
- 注释:没有米可以用来做饭,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也要感叹世事的无常。
- 赏析:这句诗表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贤明领导者的怀念。
第八段:“救荒有道筹三便,利济为怀计万全。”
- 注释:有办法解决饥荒,考虑周全,计划周详。
- 赏析:这表明在面对灾难时,有远见的人会制定出周密的计划来应对。
第九段:“手示谆谆通贷急,羽书亟亟告灾偏。”
- 注释:收到的慰问信中充满了殷切的关怀和急切的同情,但受灾的消息却是片面的,只有少数人得到了救助。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社会对于受灾地区的关注和同情,但实际救援的不均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
第十段:“指囷公自输兵谷,集腋人皆解俸钱。”
- 注释:官府主动提供粮食和金钱支持救灾,人们也都愿意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他人。
- 赏析:这句诗表现了人们在困难面前的团结互助精神。
第十一段:“审户首严贫极次,赒饥躬必善周旋。”
- 注释:审查家庭情况时,要严格区分贫困的程度,对于那些饥饿的穷人,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助他们。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责任和担当。
第十二段:“穷檐已惬更生愿,黉序咸欣得路先。”
- 注释:在贫困的环境中生活已经让人感到满足,学校里的学生也都满怀希望,因为他们早早就走上了求学之路。
- 赏析:这句诗传达了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年轻人成长的期望。
第十三段:“桃李满门培旧种,輶轩散帙订新编。”
- 注释:家中培育了很多桃李,培养出了优秀的子孙;整理并编写了新的书籍。
- 赏析: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家族的成就,也反映了知识传承的重要性。
第十四段:“福星处处瞻依切,生佛家家顶礼虔。”
- 注释:到处都能看到幸福之星(象征吉祥如意),佛教的家庭对佛祖(象征信仰)都非常虔诚。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宗教的敬畏之情。
第十五段:“骥足匪遥趋魏阙,鸿勋不泯树瀛堧。”
- 注释:就像马跑得很快能够到达宫殿一样,我也有志向,希望能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伟业。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决心。
第十六段:“竹林我亦依棠荫,巴里音偕茇舍传。”
- 注释:我在竹林中寻找庇护,就像依靠棠树的荫凉一样;我与友人一起搭建茅屋,相互扶持。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