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师轼
【注释】 汉广通三湘: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兰芷多于草:兰、芷都是香草。 春风一以至:形容春光的来临。 舒华媚清晓:舒展花瓣,迎着晨曦娇媚地开放。 屈宋艳:屈原、宋玉(战国时楚国辞赋家)都很有文采。 落英嗟已槁:落花都凋零了。 搴:拔取,采摘。 天藻:《诗经》中有“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天之载也”句,《尚书》中有“帝乃德敷,万邦咸宁,乃命朕其大降尔四门予教尔,尔乃明时功,惟天功,克永厥后”等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仲素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让我们来看第一句“木末秋云飞,晚霞不成霁”。这句诗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象。在树木的顶端,秋云在飘动,而晚霞并没有完全消失。这里的“木末”指的是树梢,“秋云”指的是秋天的云彩,“晚霞”指的是傍晚的彩霞,“不成霁”表示没有完全消失。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美丽的画面。
诗句释义与赏析 吴塔夜发 - “吴塔”:指的是位于江南的一座塔。吴地,即现在的江苏一带,是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之一。这里的塔可能指的是某座著名的古塔,如南京的鸡鸣寺塔或镇江的金山寺塔。 - “夜发”:在夜色中出发,通常意味着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 三更月满船,载梦溯前浦。 - 三更月: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的时间段,称为子夜时分。在这个时间段月亮最为明亮。 - “载梦溯前浦”:乘着船逆流而上
【注释】 奔牛:即今江苏常熟西北的奔牛镇。雨泊:雨中停泊。 瑟瑟:云彩的样子,指云。迢迢:遥远貌。 偪仄:狭窄。篷窗:船篷上的窗户。风又雨:风又来吹打。 残镫:残破的灯盏。和梦落寒潮:与梦中的景色一起飘落到冰冷的潮水中。 【译文】 云海波涛汹涌地夜幕降临,船篷里酒气蒸腾使人消愁。 短笛声中风雨又起,灯火阑珊与梦境一同飘落到寒潮中。 【赏析】 此诗写舟泊江村,时当暮秋之夜,雨中停泊的情景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全诗如下: 秋晴游妙相庵同周二守卿周大凤笙筱园绍由弟 生公性疏旷,相与坐忘机。 水木通禅意,烟云浸客衣。 清谈听落叶,散步入林霏。 为问随园胜,苍山夕照微。 注释: 1. 秋晴游妙相庵:秋天晴朗的时候游览妙相庵。妙相庵:位于苏州的一座古寺,以佛教文化著称。 2. 周二守卿:指周二守臣,可能是袁枚的朋友或知己。 3. 周大凤笙:周大凤笙,可能是袁枚的友人或熟人。 4.
秋晴游妙相庵同周二守卿周大凤笙筱园绍由弟 四壁藓花滋,清华壁上诗。 可怜湘水恨,如诵楚骚词。 泉石宜清供,兰荪托远思。 高风安可仰,庭木蔚寒姿。 注释: 四壁藓花滋:周围墙壁上长满了苔藓,增添了一份生机。 清华壁上诗:在清澈美丽的环境中吟唱的诗。 可怜湘水恨:对被贬谪到湘水的屈原表示同情和遗憾。 如诵楚骚词:好像在诵读屈原的楚辞。 泉石宜清供,兰荪托远思:泉水和石头是清洁的供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潮声风力一帆遒”“幽梦初醒江海曙”等。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晓”“霜”“残月”“扬州”。 【答案】 潮声风力一帆遒,午夜霜花冷舵楼。 幽梦初醒江海曙,人携残月到扬州
诗句释义 1. 今夜三更月,梧桐一叶秋:描述了诗人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抬头看到明亮的月亮,而窗外的梧桐树也显示了秋天的到来。 2. 搴帏望河汉,清影下西楼:诗人掀开窗帘望向星空,银河清晰可见,而自己则静静地站在楼上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3. 蛩语尔何意,露华凉不收:蟋蟀在叫唤,诗人不解其意;露水已经冷却,无法带走它所携带的凉意。 4. 惊心岁华晚,风色动吴钩:岁月流逝得如此之快
【注释】 茅茨:茅屋的草顶。 下:落下。 前径:前面的小路。 双:指鱼。翠:青绿色,这里代指鱼的颜色。 译文: 茅屋的草顶俯冲向流水,小筱在寒烟中摇曳生姿。 牧笛声从前面小路飘过来,鱼儿一对一对地游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和谐的水乡田园风光。第一句以“茅茨”写屋,用“俯流水”写屋的近景,以“寒筱”写远山,用“摇烟霏”写远山的近景,以表现水乡的宁静和美丽;第二句以“牧笛”写人
汉广通三湘,兰芷多于草。 春风一以至,舒华媚清晓。 遥遥屈宋艳,落英嗟已槁。 愿君搴孤芳,缠绵发天藻。 相逢江上人,遗之寄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