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志维利名,灵源浚经策。
转此径寸珠,照活千秋魄。
生龙怒天风,咽凤翔地脉。
掩卷聆古音,都如远行客。
客去精光蟠,渴虹烛霄白。
蠹鱼夜窥人,一笑敛仙格。

《读书》

浮志维利名,灵源浚经策。

转此径寸珠,照活千秋魄。

生龙怒天风,咽凤翔地脉。

掩卷聆古音,都如远行客。

客去精光蟠,渴虹烛霄白。

蠹鱼夜窥人,一笑敛仙格。

注释:

  1. 浮志维利名:指追求名利,浮华的志向。
  2. 灵源浚经策:比喻深厚的学识和策略。
  3. 转此径寸珠:意指通过阅读书籍,可以领悟到像珍珠一样珍贵的智慧和知识。
  4. 照活千秋魄:意味着这些知识和智慧能够照亮千年,影响无数人的灵魂。
  5. 生龙怒天风:形容书的力量之大,仿佛能引发一场风暴,震撼天地。
  6. 咽凤翔地脉:比喻书中的知识深厚而广博,如同凤鸟展翅翱翔于大地之上。
  7. 掩卷聆古音:表示读完书后,倾听那些古老的声音,感受历史的厚重。
  8. 都如远行客:比喻读书的人就像是远方来的旅者,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旅程。
  9. 客去精光蟠:形容在读书的过程中,人的精神和灵魂变得更加深邃和纯粹。
  10. 渴虹烛霄白:形容读书时的激情和渴望,如同渴望看到彩虹般明亮,照亮了整个天空。
  11. 蠹鱼夜窥人:比喻那些喜欢偷窥别人隐私的人就像蠹鱼一样贪婪和狡猾。
  12. 一笑敛仙格:形容读书人的智慧和品格,如同仙人一样高洁和脱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读书的诗歌,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读书给人带来的深远影响。从“浮志维利名”到“掩卷聆古音”,再到“客去精光蟠”,诗人表达了对知识的敬仰和对学习的热情。同时,诗人也用“生龙怒天风,咽凤翔地脉”等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书的魅力和价值,让人感受到读书的力量和美好。整首诗既有对知识的赞美,也有对人性的思考,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