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亭,在何许,飞来峰下冷泉飞。水石潇潇不知所,清凉居士嬉春来,日色欲没翻经台。
一时君相定和议,安用中兴大将才。缚虎已成三字狱,骑驴独绕孤山曲。
哀猿相与山鬼啼,故人只向新亭哭。新亭苕峣积翠间,国仇未雪身敢间。
聊将山水当醇酒,末路英雄剧可怜。我到云林三十载,天水曾无寸椽在。
岂知片石待山僧,洗出寒泉发光怪。四十八字字八行,世子挥毫逞雄迈。
依然点画有锋棱,不与湖山同破碎。曩者浪迹金陵城,一登清凉山上亭。
延州王自有故土,曷尝尸此南唐名。名虽相符地则异,区区一墩安足争。
所嗟李主泪洗面,更无只字为之铭。灵岩之麓琴台侧,墓头尚禁憔苏迹。
何不突兀建此亭,榜以翠微名不灭。不然径上齐山巅,苍茫九子开风烟。
试摹一纸蕲王碣,并勒千秋鄂国篇。
诗句翻译与赏析:
- 翠微亭,在何许,飞来峰下冷泉飞。水石潇潇不知所,清凉居士嬉春来,日色欲没翻经台。
- 解析:
- “翠微亭”是诗中提及的地点,位于何方未明,但描述的是一座位于飞来峰下的凉亭。
- “飞来峰下冷泉飞”描绘了飞来峰下清凉的泉水,如同飞瀑一般。
- “水石潇潇不知所”形容水石之间相互交错,声音如风,让人迷失方向。
- “清凉居士嬉春来”暗示着这里的居士在春日里享受清凉。
- “日色欲没翻经台”描述了夕阳西下时,僧人仍忙于诵经的场景。
- 一时君相定和议,安用中兴大将才。缚虎已成三字狱,骑驴独绕孤山曲。
- 解析:
- “一时君相定和议”表明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君主和丞相达成了和平协议。
- “安用中兴大将才”意味着不需要像中兴时期的大将那样英勇才能。
- “缚虎已成三字狱”可能是指因为某种原因,即使是强大的老虎也被关进监狱。
- “骑驴独绕孤山曲”描述了一个人独自骑着驴子在孤山上行走的情景。
- 哀猿相与山鬼啼,故人只向新亭哭。新亭苕峣积翠间,国仇未雪身敢间。
- 解析:
- “哀猿相与山鬼啼”描绘了哀鸣的猿猴和山中的鬼魂相互呼应。
- “故人只向新亭哭”意味着旧友只能在新亭中哭泣,表达悲伤。
- “新亭苕峣积翠间”形容新亭坐落在青翠的山峦之中。
- “国仇未雪身敢间”表达了即使国家尚未得到复仇,自己也不敢有所行动的意思。
- 聊将山水当醇酒,末路英雄剧可怜。我到云林三十载,天水曾无寸椽在。
- 解析:
- “聊将山水当醇酒”形容诗人把大自然当作美酒来欣赏。
- “末路英雄剧可怜”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他所敬仰的人物,在人生旅途的尽头显得可悲。
- “我到云林三十载”说明诗人在云林地区居住了三十年之久。
- “天水曾无寸椽在”可能是指曾经拥有的家园已经不复存在。
- 岂知片石待山僧,洗出寒泉发光怪。四十八字字八行,世子挥毫逞雄迈。
- 解析:
- “岂知片石待山僧”表示诗人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石头被山僧发现并利用它来净化水源。
- “洗出寒泉发光怪”形容经过清洗后,泉水变得清澈且有奇异的光芒。
- “四十八字字八行”可能是一种书法风格,每行字数相等,整齐划一。
- “世子挥毫逞雄迈”可能是说某个年轻的官员以豪放的笔触书写了这首诗。
- 依然点画有锋棱,不与湖山同破碎。曩者浪迹金陵城,一登清凉山上亭。
延州王自有故土,曷尝尸此南唐名。名虽相符地则异,区区一墩安足争。
所嗟李主泪洗面,更无只字为之铭。灵岩之麓琴台侧,墓头尚禁朽苏迹。
何不突兀建此亭,榜以翠微名不灭。不然径上齐山巅,苍茫九子开风烟。
试摹一纸蕲王碣,并勒千秋鄂国篇。
- 解析:
- “依然点画有锋棱”形容诗歌的笔画刚劲有力,具有锋芒。
- “不与湖山同破碎”表示诗歌的形式虽然简单,但保持了完整的美感。
- “曩者浪迹金陵城”回忆起过去在金陵城的生活经历。
- “一登清凉山上亭”可能是指在清凉山上的某个亭子登高望远的经历。
- “延州王自有故土,曷尝尸此南唐名”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自己的家乡的自豪感。
- “名虽相符地则异,区区一墩安足争”意味着虽然名称相同,但地理位置不同,不值得争论。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翠微亭周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