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频望济川舟,王粲年来倦倚楼。
兵衅骤开箕子国,妖氛又涨萨摩州。
中朝仗仪诛封豕,大帅无心纵火牛。
十载海军都畀敌,有谁强弩射涛头。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翻译:
- “匡时频望济川舟,王粲年来倦倚楼。”:频繁地期望着能渡过长江,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兴衰的担忧。
- “兵衅骤开箕子国,妖氛又涨萨摩州。”:战争突然爆发,如同古代的箕子里国被侵略;而妖魔的气息又开始弥漫。
- 关键词注释:
- 匡时:纠正时代,期望国家能够渡过难关。
- 频望:多次期待,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期盼之情。
- 济川舟:渡江之舟,象征希望和力量。
- 王粲: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此处用以象征忧国忧民的士人。
- 年年:每年,表示时间的长久和持续的忧虑。
- 兵衅:战争的灾难。
- 妖氛:比喻妖魔之气或不祥之气。
- 中朝:朝廷,这里指朝廷的仪仗或官员们。
- 诛封豕:处死那些像猪一样贪婪和残暴的人。
- 大帅:军队首领,引申为有权势的人物。
- 无心纵火牛:指将领们缺乏斗志,放纵士兵如牛马般胡作非为。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比“济川舟”和“妖氛”,形象地描绘了国家危机四伏的状况。同时,通过“王粲年来倦倚楼”这一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无力感。诗中的“中朝”与“大帅”等词汇,揭示了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现状。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担忧。通过对战争、妖魔、朝廷和将军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混乱而充满危机的国家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正义与和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