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滔滔悲武昌,不图如此作兴亡。
未成甑堕声先失,垂死秋虫足早僵。
举目散沙抟劫运,故人一水限河梁。
生逢尧舜今何世,试问前朝顾野王。
寄印伯
江汉滔滔悲武昌,不图如此作兴亡。
未成甑堕声先失,垂死秋虫足早僵。
举目散沙抟劫运,故人一水限河梁。
生逢尧舜今何世,试问前朝顾野王。
注释与赏析
注释
- 江汉滔滔:形容江水和汉水浩渺,滚滚向前,常用以比喻气势磅礴的景象。
- 悲武昌:指对武昌的悲痛,可能是由于战争或政治动荡导致的。
- 不图如此:没想到会发展到这种地步,表达了一种意外和震惊之情。
- 作兴亡:引发战乱和国家的衰亡。
- 未成甑堕: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或结果,就像甑(古代蒸煮器)没有倒置一样。
- 足早僵:形容生命垂危或事物已经无法挽回。
- 举目散沙:形容局势混乱,人心不稳。
- 抟劫运:抓住或影响命运或时代的大趋势。
- 故人一水限河梁:意味着老朋友之间只有一条河流相隔,无法相见。
- 生逢尧舜:生在尧舜时期,即理想的时代。
- 试问前朝顾野王:向历史上的智者或贤者询问前朝的事,以求解答困惑或求得指引。
赏析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赵熙所作,通过描绘江汉滔滔的景象来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江汉滔滔悲武昌”开篇即带有一种壮阔的历史背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感。
“未成甑堕声先失”,诗人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传达了在紧急关头未能及时应对而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的悲哀,这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中的“举目散沙抟劫运”,则深刻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人心离散的局面,同时也暗示了国家和个人在乱世中的无力感。而最后的“故人一水限河梁”和“生逢尧舜今何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对理想时代的向往。
赵熙作为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其诗歌多关注时事政治,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沉思,赵熙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意识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