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其神凝,语尽无可衍。
含芳如有待,义乃富骚选。
果拾骚选馀,一读意先倦。
方知中行者,用狂而守狷。
明明水中月,隔水多不见。
月固不在水,水又为风扇。
以故观古人,高材目亦眴。
如此稿数本,宁非玉数片。
揆君传宝之,心得意岂遣。
余今近五十,方春恣游宴。
此日非不惜,朋旧花时饯。
对书发长喟,如饥负华膳。
抑如古登徒,听人说佳媛。
乃今谋请益,得君虔自荐。
桐城在天下,于道非一县。
天不丧斯文,君宜大权擅。
遂题姚氏书,小诗君勿谴。

这首诗是清代文学家姚莹的《题姚惜抱文稿应马通伯之属》,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是对姚莹文稿特点的赞美和概括。

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萧然其神凝,语尽无可衍。
  • “萧然”形容姚莹文稿的清新脱俗,“神凝”则表示其文字深邃,难以超越。“语尽无可衍”说明他的文笔精炼,每个字都恰到好处,没有多余的废话。
  1. 含芳如有待,义乃富骚选。
  • 这里用“含芳”比喻姚莹的文章如同芬芳的花一般吸引人,而“待”字则强调这种吸引力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义乃富骚选”表明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堪比屈原的《离骚》。
  1. 果拾骚选馀,一读意先倦。
  • 这句话表明姚莹的文风与《离骚》相似,每阅读一次都让人感到精神疲惫。这反映了姚莹文章的深刻和丰富。
  1. 方知中行者,用狂而守狷。
  • 这里“中行”指的是中庸之道,“用狂”和“守狷”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态度。通过比较这两种风格,诗人表达了对姚莹文风的赞赏。
  1. 明明水中月,隔水多不见。
  • 这句话借用了成语“水中月、镜中花”,用以形容姚莹文章中的思想和观点清晰可见,但又仿佛在遥远的水面上,使人难以触及。
  1. 月固不在水,水又为风扇。
  • 这里的“月固不在水”意味着月亮虽然不在水中,但水中的水可以反射月亮的景象;“水又为风扇”则暗指水的流动可以带动周围的空气,比喻姚莹的文章影响深远。
  1. 以故观古人,高材目亦眴。
  • 通过观察古人,诗人发现真正高洁的人往往在外表上看不出明显的特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才是关键。
  1. 如此稿数本,宁非玉数片。
  • 这句话表达了姚莹文稿的数量之多,就像珍贵的玉片一样珍贵。
  1. 揆君传宝之,心得意岂遣。
  • 这里的“揆君”可能是指姚莹自己,“传宝之”表示他将这些文稿视为珍宝,认为它们的价值不可估量。
  1. 余今近五十,方春恣游宴。
  • 诗人提到自己的年龄接近五十岁,正处于春天,可以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
  1. 此日非不惜,朋旧花时饯。
  • “此日非不惜”表示今天不是不重要的日子,而是值得庆祝和纪念的时刻。“朋旧花时饯”则暗示有朋友聚会,大家一起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1. 对书发长喟,如饥负华膳。
  • 这里用“长喟”形容诗人面对书籍时的心情,如同饥饿的人期待美食一般。“如饥负华膳”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于美食的渴望。
  1. 抑如古登徒,听人说佳媛。
  • “抑如古登徒”可能是指诗人自比为古代的文人墨客,而“听人说佳媛”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美女的想法。
  1. 乃今谋请益,得君虔自荐。
  • 诗人现在想要得到姚莹的指点和帮助,因此向他恭敬地请求指导。
  1. 桐城在天下,于道非一县。
  • 这里提到的“桐城”可能是诗人所在的地名或者是姚莹的籍贯。通过强调“天下”而非“一县”,表达了姚莹的学识和影响力远超一般人。
  1. 天不丧斯文,君宜大权擅。
  • “天不丧斯文”意味着上天不会让这些文化和知识消失;“君宜大权擅”则是对姚莹的期望,希望他能掌握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1. 遂题姚氏书,小诗君勿谴。
    诗人承诺会为姚莹的书题写一首诗词,并保证这首小诗不会给姚莹带来麻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