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侯髯似缘坡竹,解扣单衣微露腹。
手持茗碗石上坐,野气萧然在双目。
案上一行没字书,略陈数器无不足。
浓阴大叶动凉吹,六本高梧立青玉。
双童不过十馀岁,能取长罂汲山渌。
是桐身本清净相,得水更如雨新沐。
画中可是水绘园,词笔应安数茅屋。
三百年中馀此卷,文人好事争题轴。
便作迦陵掌故图,西京朝野凄凉局。
长安钝宧贫过我,典衣直当文姬赎。
还与陈髯作主人,陆沉天地巢民哭。
宣统二年祭灶日,眼底桐阴半窗绿。
题诗一阕质髯兮,擪笛应翻紫云曲。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汝言(陈其年)所作的《题陈其年洗桐图》。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对应注释:

  1. 陈侯髯似缘坡竹,解扣单衣微露腹。
  • 注释:陈侯的胡须像山间的竹子一样飘逸,解开衣服露出肚脐。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陈汝言潇洒自在的形象,仿佛一幅山水画卷。
  1. 手持茗碗石上坐,野气萧然在双目。
  • 注释:手里拿着茶碗坐在石头上,野性的清新之气充盈在双眼之间。
  • 赏析:诗人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自然融为一体。
  1. 案上一行没字书,略陈数器无不足。
  • 注释:桌上放着一本没写字的书,上面摆满了各种器皿,看起来并不缺少什么。
  • 赏析:诗人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展现了生活的简朴和满足。
  1. 浓阴大叶动凉吹,六本高梧立青玉。
  • 注释:浓密的树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六棵高大的梧桐树矗立如青色宝石。
  • 赏析:诗人用生动的景象展现了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1. 双童不过十馀岁,能取长罂汲山渌。
  • 注释:两个小孩子年龄不过十多岁,能够从山里汲取清澈的泉水。
  • 赏析:孩子们的纯真和勤劳给这个画面增添了活力和温馨。
  1. 是桐身本清净相,得水更如雨新沐。
  • 注释:这棵桐树本身就是清净的样子,得到水之后更显得如同刚被雨水洗净一般。
  • 赏析:诗人通过对桐树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界纯净之美的赞美。
  1. 画中可是水绘园,词笔应安数茅屋。
  • 注释:这幅画难道是水墨画中的园林吗?词人的笔下应该描绘出几间茅草屋。
  • 赏析:诗人通过对画作的想象,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向往。
  1. 三百年中馀此卷,文人好事争题轴。
  • 注释:这幅画已经保存了三百多年,文人雅士都喜欢给它题写跋语。
  • 赏析:诗人通过对画作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1. 便作迦陵掌故图,西京朝野凄凉局。
  • 注释:便将它当作了迦陵地区的旧事图,西京的朝廷内外充满了凄凉的氛围。
  • 赏析:诗人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1. 长安钝宧贫过我,典衣直当文姬赎。
  • 注释:我的生活过得相当贫困,甚至典当衣物都不够支付文姬赎回土地的费用。
  • 赏析: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1. 还与陈髯作主人,陆沉天地巢民哭。
  • 注释:我还要做主人,让天地陷入困境之中,百姓们哭泣不已。
  • 赏析:诗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1. 宣统二年祭灶日,眼底桐阴半窗绿。
  • 注释:在宣统二年腊月二十三日,我看到窗外的梧桐叶覆盖着整个窗户,一片绿色。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特定的时间和景象,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
  1. 题诗一阕质髯兮,擪笛应翻紫云曲。
  • 注释:我为这幅画题诗一首,希望笛声能翻越紫云之曲。
  • 赏析:诗人通过对诗歌和音乐的创作,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