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饱听郁江声,看到山平水亦平。
论世始知异形胜,因才谁可共功名?
炎风含毒秋前厉,岭月悬愁梦外明。
会有云霓偿众望,先声应以动边城。

【解析】

此诗是诗人赴桂州途中经过横州时所作,全诗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边地的向往之情。

首联“七月甲午师次横州”,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西来”表明诗人此次出行的目的是为抵御外敌,“饱听”表现了他对郁江的熟悉和喜爱。

颔联“看到山平水亦平”,描写了郁江两岸山峦起伏、江流平缓的景色。

颈联“论世始知异形胜,因才谁可共功名?炎风含毒秋前厉,岭月悬愁梦外明”,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对功名的渴望。“异形胜”指的是边地的险要,“因才谁可共功名?”则是表达自己没有才能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无奈。

尾联“会有云霓偿众望,先声应以动边城”,表现了诗人希望以自己的名声来激励将士奋勇杀敌的决心。“云霓”是古人认为能带来吉祥的云彩,这里指诗人希望以此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先声应以动边城”的意思是要先发制人,以声势震慑敌人。

【答案】

七月甲午师次横州

七月甲午,即七月十三日。横州,今广西南宁市。

西来饱听取郁江声,看到山平水亦平。

郁江两岸山峦起伏、江流平缓。郁江,古称温水,发源于越南境内,经广西横县流入广东郁林县入海,全长305公里,流域面积4.7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河流。

论世始知异形胜,因才谁可共功名?

议论天下大事,方知边关形势重要,但凭个人才能难以成就功业。

炎风含毒秋前厉,岭月悬愁梦外明。

八月间正值暑季,岭南地区炎热潮湿,天气酷热,加上瘴气的影响,使人感到十分难受。

会有云霓偿众望,先声应以动边城。

等到有云霓出现,就能使大家的期望得到满足;我军首先发动攻击,就能动摇敌军的军心。“有云霓”指云霓出现。

《诗经·小雅·六月》:“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王逸注:“天作,谓天应我之命也。”“云霓”是古人认为能带来吉祥的云彩,这里指诗人希望以此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

先声应之以动边城,意为我军首先发动攻击,就能使敌军陷入混乱,进而动摇他们的军心。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七月甲午(初七),当时李白从东都洛阳出发,沿黄河东下至洛阳时所留别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