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扣舷歌小海,登车始觉入辽东。
汉廷谁解施中策,广武空嗟斗两雄。
斜日高原犹血色,层冰断岸自悲风。
幼安踪迹殊难测,见尾神龙论未工。

【注释】

十二月二十八日自大连湾至奉天观日俄战处: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从大连湾出发,到达沈阳,参观日俄战争的战场。

扣舷歌小海:在小海(辽宁营口)登船时,唱起船舷上的歌来。

登车始觉入辽东:登上了车,才知道已经到了辽东。辽东,今辽宁东部地区。

汉廷谁解施中策:汉朝朝廷谁能出谋划策,解决这一危机呢?

广武空嗟斗两雄:广武山上,只能叹息两雄相争。广武,山名,在今河南荥阳西北。

斜日高原犹血色:斜阳照在高原上,仍能看到红色的残血。

层冰断岸自悲风: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断桥残壁,发出悲凉的风。

幼安踪迹殊难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故称“东坡”。幼安,即指苏轼。此句说诗人的行踪难以预测。

见尾神龙论未工:看见尾随其后的神龙,议论尚未有结果。尾随神龙,喻指后到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于公元1089年(宋元丰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离开大连湾,由渤海进入辽东半岛时所作。当时作者正为宋朝和辽国的战争而忧虑,因此诗作中充满了忧患意识。

首联“三日扣舷歌小海,登车始觉入辽东”,写在海上航行三天后,登船进入辽东的情景。扣舷歌小海,即在船舷上唱起歌来。扣舷,古代一种歌唱形式。小海,指辽东半岛的海面。登车始觉入辽东,登上了车,才知道已经进入辽东。

颔联“汉廷谁解施中策,广武空嗟斗两雄”,写汉朝朝廷谁能出谋划策,解决这一危机呢?广武山上,只能叹息两雄相争。汉廷,汉朝朝廷。中策,中计,指能解决问题的策略。广武山,山名,在今河南荥阳西北。两句用典,以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大破匈奴之例,反衬出当时宋朝和辽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颈联“斜日高原犹血色,层冰断岸自悲风”,写斜阳照在高原上,仍能看到红色的残血;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断桥残壁,发出悲凉的风。斜日高原犹血色,写夕阳下的残红。层冰断岸自悲风,写冬日里的寒风。这两句话通过描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灾难的担忧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尾联“幼安踪迹殊难测,见尾神龙论未工”,写诗人的行踪难以预测,而看到尾随其后的神龙,议论尚未有结果。幼安,指苏轼。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局势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背景、人物心理、历史典故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灾难的担忧之情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关切。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认知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